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宣城市“碳汇认购”第一案当庭宣判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以前只听说过碳达峰碳中和,但不知道什么意思,今天算是搞明白了”。在安徽旌德县庙首林场,一场“家门口”的庭审让不少旁听群众豁然开朗。

庙首林场,是全国首批碳汇交易地,安徽省首家碳中和试点单位。5月31日,在“6.5”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巡回审判的方式,在林场公开开庭审理了该市首例以碳代偿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当庭宣判被告宋某向庙首林场认购碳汇80.49t(48元/t)用于替代履行生态环境赔偿责任。庭后宋某当场履行完毕。

2022年5至6月,宋某在未办理采伐证的情况下,擅自雇佣他人在旌德县版书镇采伐林木431株,立木蓄积26.0673立方米。经专家评估,该行为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林业资源损失,森林生态系统固有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碳汇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松材线虫病传播风险增加,造成森林服务功能损失和生态修复费用共计3863.58元。

“认购碳汇是对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责任承担方式的一种司法创新。”案件承办法官胡磊介绍,考虑到宋某采取的是间伐,且原地尚有其他竹木及低矮植被,补植复绿意义不大,以碳代偿能够有效克服修复时间、场地条件、管护能力等限制。据了解,碳汇认购赔偿资金将通过组织当地群众开展异地补植复绿的方式用于生态环境修复。

庭审结束后,法官还对旁听的群众开展了环境资源保护普法宣传。旌德法院联合县检察院、县林长办共同为“双碳”司法保护实践基地揭牌。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通讯员 洪骏 张旭文

编辑  张思平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