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女子小玲(化名)在网上邂逅向某,本以为会有一场浪漫的爱情故事,却没想到掉进陷阱,被向某以各种理由骗去37万余元。9月19日,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向某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3个月。
网上结识外地男子成恋人
小玲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她独自一人在家带年幼的孩子,闲着没事时,偶尔会用手机玩网络游戏。去年,小玲在玩游戏过程中结识向某,两人在游戏中扮成一对情侣,由于玩的比较默契,相互加了对方为好友。
下了游戏后,向某和小玲仍然保持着联系。向某在聊天中得知小玲独自在家孩子,就经常嘘寒问暖,生活空虚的小玲得到向某每天在网上关心,逐渐对他产生了一种依赖。
此时,向某格外开心,知道小玲已上钩,便开始在网络中包装自己,说自己开有一家建材公司,由于忙生意,导致至今还单身,他不介意小玲已有孩子,希望小玲能做他的恋人。
在向某的花言巧语下,小玲感到属于自己的春天来到了,便答应做向某的恋人,并期望他们的爱情故事能够浪漫些。
爱情冲昏头脑被骗37万余元
两人的网络爱情刚开始不久,向某便告诉小玲,自己被公司秘书陷害,因为公司账上有违规资金,700多万元被冻结了,这让他很郁闷。向某为了让小玲相信,还给她发来公司账被冻结的截图,可小玲已被爱情迷昏了头脑,完全相信了向某的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向某以解冻资金、律师费、新项目投资等为幌子,向小玲先后20多次借钱。小玲手里没有多少钱,为能帮助向某,她向亲友借钱,总共被骗走37万余元。
今年4月份,由于小玲多次向亲友借钱,这引起了亲友们的关注,在亲友们的再三追问下,小玲说出了借钱是为了帮助向某,她相信向某公司的账解冻后,这些钱肯定会还她的。
亲友们的头脑非常清醒,大家都知道小玲在网上遇到了骗子,陪着她来到淮南市公安局田集派出所报案。
男子交代为还赌债才诈骗
警方立案后展开侦查,办案民警发现向某从福建来到淮南要与小玲见面,其目的是为了让小玲相信他没有骗她,从而好继续他下一步的诈骗,结果被民警抓获。
归案后的向某交代,其只是一名农民,家里有妻子和孩子,因为沉迷赌博欠下赌债,这才想到在网络上对年轻女性进行诈骗。
经法院审理查明,向某通过网络游戏认识小玲,并用化名与小玲以“老公”“老婆”互称,通过发展情侣关系增进感情为幌子,博取小玲信任。后向某编造其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资金被冻结等理由骗取小玲财物,小玲对“男友”以诚相待,没有过多怀疑向某。从2022年8月4日至案发时,小玲共被向某骗取37.69万元,向某将所骗得的财物用于归还个人债务、赌博等,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年3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返还被害人。
记者手记: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网络盛行的今天,线上交友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在网络虚拟世界交友的过程中,甜言蜜语的背后可能暗藏着违法犯罪分子精心编织的陷阱。
虚假的身份、虚假的照片,在精心伪装下,你永远不知道网线那头和你聊天的人是谁,怀揣着怎样的心思。
我们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通讯员 汪其敏
编辑 陶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