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蚌埠双墩、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速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在推动中华文明探源中展现担当和作为。当前,蚌埠市正在加快双墩、禹会村遗址等重点考古项目进度。大皖新闻记者今日从当地获悉,这两处国家遗址公园的博物馆及展厅都已经初具雏形。

2017年12月,在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中,蚌埠双墩考古遗址公园、禹会村考古遗址公园携手入围。蚌埠禹会村遗址也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淮河中游地区选定的唯一一处遗址。

在地处蚌埠西郊的禹会村遗址公园,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遗址公园内龙山文化核心展示区域规模初显。遗址公园的展示馆内,多件实物及讲解用具正在安装调试。这个沉睡了四千多年的地方,正将以另一种姿态重新展现于世人眼前。

禹墟祭祀遗址

即将开放的禹墟遗址公园

双墩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距今约7300年。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螺蚌壳等,种类繁多,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划符号和泥塑艺术品。

在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陈卓介绍,“双墩考古遗址公园立足做好‘城市的会客厅’和‘文化的展示厅’。建成后,遗址公园将具备学术研究、研学教育、休闲旅游等功能,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可以亲身体会到双墩的魅力。”从精美的陶塑人头像,到神秘的刻划符号,从形态各异的陶器,到种类繁多的骨器……双墩遗址背后的故事正逐渐清晰起来。

双墩遗址公园俯瞰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通讯员 刘彧

编辑 王翠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