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在淮南市谢家集区有一位女网格员,多年来,她凭着人熟、地熟、情况熟和细心观察,帮助过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被评为“淮南好人”。她叫许华,三八妇女节前夕,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她,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应约路上给人带路
大皖新闻记者采访得知,许华是位热心人,她身上有不少乐于助人的故事,便约她3月5日下午3时在淮南卧园社区办公室采访。
时间到了,记者没有等到许华,却等来她的电话,让记者再等一时,她正在带两名问路群众帮找一位老邻居的家。
“他们要找的老邻居就住在我们社区,我们快到了。”许华在电话中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她家住在淮南市谢家集新村D区,当天下午2点多刚走出单元门,就遇到两名群众询问一老人是否住在该小区,他们是按地址找来的,但却没找到老人的家。许华与社区书记联系,帮助查找老人住址,得知老人住在A区。
许华在帮路人找邻居新家。
记者开车赶到时,看到许华正带着两名问路群众准备上楼去邻居家。问路群众告诉记者,老人是他的老邻居,自从搬迁到这儿后,就没有见过,这次是专门来看望老人的,多亏许华帮助才找到老人的住处。
凭手艺服务大家
记者了解到,今年59岁的许华是淮南市谢家集区卧园社区妇联副主席,也是谢家集新村第二网格网格员。她的父亲曾经是淮南矿务局水泥厂的理发师,上世纪90年代,面对企业改制,工人下岗分流,为了照顾家庭,已经33岁的她跟随父亲学了理发手艺,于2000年在自家门口开了一个理发店贴补家用。
许华用这个理发工具为大家服务。
“我当时每个成人收1元、孩子收8毛钱理发费,因为便宜,附近不少老人孩子都在我这儿理发。”许华说,2年后,因为房屋拆迁,理发店不开了,她就在厂子里上班,但仍然有一些老顾客联系她,让在业余时间上门理发,她也只收1元、2元钱,从不找人多要,这个价格一直收到2016年。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许华在2017年退休后,主动找到社区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此后,她给人再理发就全部免费了,还不定期在社区门口“义剪”,每个月都上门给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有的老人身患痴呆,理发过程中时常会将口水流到她身上,可她从不嫌脏,也从未有过怨言。有时候到了饭点,她坚持为老人理完发再去吃饭。2月6日,眼看着就要过春节了,谢家集新村C区有一位坐轮椅的老太太想剪发过新年,许华知道后,带着剪发工具上门,满足了老太太的心愿。
许华上门免费为群众剪发。(受访者提供)
“年轻时学手艺是为填饱肚子,现在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网格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人们理发,一方面是不想荒废这门手艺,另一方面是想为社会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许华说,她凭着手艺为大家服务,这种感觉是一种幸福。
细心观察帮助群众
“我被聘为网格员后,负责采集住户信息、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困难等,和小区的住户接触多,大家也就熟悉了,老人们爱叫我‘华子’,这样的称呼很亲切,感觉就像自家老人在叫我一样。”许华说,也有人叫她小许、许姐,不管哪种称呼,只要有人找她就开心。
前段时间,谢家集新村一位住户楼上漏水,渗透到楼下卫生间,多次协商得不到解决。许华了解情况后,及时反映到社区,社区调解委员会、物业多次调解,坐在一起协商,许华也多次上门跟踪调解此事,最终让两家握手言和,解决了漏水问题。“许姐,太感谢你了,楼上不漏水了,多亏了姐姐耐心细致地沟通与付出。”许华看到手机上收到这条信息后很开心。
今年春节前,谢家集新村A区有一位住在二层的80岁独居老人,楼道里的灯光昏暗,老人晚上出门不方便,许华看到有群众在网格群里反映此事后,立即联系物业人员帮助调换了一个度数高些的灯泡。3月2日晚,A区24号楼前的多盏路灯不亮,许华知道后,第二天便联系了物业前去维修。“只要有群众反映问题,我都会尽全力帮助联系解决。”许华说,网格员是人熟、地熟、情况熟,办起事来比较方便。
许华联系物业人员帮助换灯光。
有人曾问过许华,你怎么会遇到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许华说:“只要用心观察,不愁遇不到,不愁没有好事做。”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
编辑 张思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