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小叶医探 | 有望解决血源紧缺难题!安徽专家团队研究成果取得新突破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目前,红细胞和其他血液制品主要依赖于志愿者捐献,但供者不足、感染风险、稀有血型缺乏等,仍是世界性的输血难题。近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内科、中国科大血液和细胞治疗研究所程临钊、刘森泉团队在体外大规模生产红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将来体外大规模生产人红细胞提供了新的方案。

红细胞输注是历史最悠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细胞治疗策略。如何通过体外培养生产、获得大量功能性的红细胞是输血领域的重要挑战,也是相关领域医学研究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成熟红细胞(cRBCs)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早期红系祖细胞的扩增,以及终末红细胞分化和网织红细胞成熟。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从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s)和人类多能干细胞(PSCs)中体外生成cRBCs。

但要实现体外大规模cRBCs生产,必须克服两个关键难题:一是红系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和扩增;二是体外进行高效终末分化并生成功能性的去核红细胞。

程临钊、刘森泉课题组经过前期研究,已经建立人红系祖细胞的富集、扩增和终末分化平台,并初步实现红系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然而,以往广泛使用的终末分化体系必须添加人血浆或血清,存在成分不明确、批次不稳定、难以大量获取等问题,制约了其临床转化。人血浆或血清复杂的组成成分也一定程度阻碍了红系分化过程中调控机制的研究。

因此,研究团队对红细胞终末分化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系统性探索和优化,成功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化学成分明确的红细胞诱导分化体系。相较于传统培养系统,该系统不仅有望大大提高体外红细胞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有效解决血浆制品来源和批次的差异性问题。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将来大规模、高效、GM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级别的红细胞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通讯员 刘森泉

编辑 王翠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