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淮上诗评】(第九十八期)阿吾诗歌简评

刘斌介绍

2002年,著名作家张远山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汉语的奇迹》。这本书分上下编,上编“杰作和解读”主要是诗歌赏析;下编是“诗论和评论”。在上编,排在头一首的诗歌题为《相声专场》,作者就是阿吾。张远山是这样评论的:“作者用高超的提炼把‘相声专场’成功地还原为‘元语言’,每个中国读者因而能轻易地把‘元语言’再度还原为形象的‘相声专场’。巨大的审美快感就产生了。”张远山说《相声专场》并没有重大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但“它是汉语中最杰出的漫画,一首纯艺术的杰作,一次完美的语言游戏”——《相声专场》创作于1987年。

阿吾1986年6月在《诗刊》首次推出的“大学生诗座”头条发表处女作《看我中国》《元宵夜随想》《四维感受》,同年8月出席《诗刊》第六届“青春诗会”,发表《写写东方》。 1987年开始倡导并实践“不变形诗”,其“不变形”式的修辞手法,是1980年代中期对“朦胧诗”最深刻的挑战之一,对新诗的写作走向产生较大影响。此后有一段时间,阿吾中断了诗歌写作,到2007年3月,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他最新出版的诗集则是2018年的《相声专场》。

阿吾早年的诗歌深受法国新小说派罗布·格里耶的影响,追求纯客观的叙述,甚至是以物的视角来叙事,像《相声专场》写演员“一个个儿高,一个个儿矮”;写观众掌声则是“观众用右手打左手”或者“响起不同频率的声音”,等等,客观、清晰、语感独特而具有整体性,叙写追求元语言的审美效果。张远山在《汉语的奇迹》里的评价,现在看来,虽略显夸大或炒作之病,但在当时朦胧诗的语境里,确实具有着开一代新诗歌风气之先的贡献,诗人西渡称“其价值在于为当代诗歌重新引入了一种经验的直接性”。近年阿吾的诗歌虽也基本保持着这样的风格,但诗歌中明显流露出岁月与阅历的沧桑,一种掩饰不住的时间的痕迹,以及这种岁月与沧桑赋予他的独特的眼神与审察,有着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应与喟叹。像《我在等谁》“最后我开始怀疑/我在等谁/我站在这里/或许就是为了站在这里”;像《二十二年前的宾馆》“我”对自己是不是自己没有把握,“楼下等我的朋友/还是她吗/我也没用把握”;像《住在我家附近》里的酒店,“过去我用它接待远方的朋友/现在它开始接待我”……这些诗虽保留了阿吾一贯的对“不变形诗写”的艺术追求,但较之《相声专场》等前期诗作,没有了那种略显刻意与僵硬,显得流畅、自然、质朴;而相较前期的纯客观或者是物化的叙写,近期阿吾的诗写也更加贴近诗人的生命体验与诗歌体验,显得舒缓苍茫、深沉厚重却又简洁精准、含而不露、浑然天成。

阿吾曾经说过,他的“不变形诗”实际是针对现代诗歌流行时尚的弊端,物质世界的变形、地球的变形、人类社会的变形、心灵的变形、精神的变形、文化的变形、诗歌手法的变形。阿吾立志要写一种不变形的新诗,直白地记录人所体验的诗歌状态。在阿吾看来,诗歌应该有“真情实感”,并且与读者的真情实感“接近” 。诗歌是诗人用语言对诗歌体验状态的记录,任何操纵语言的手法都是外在的。一个优秀的诗人首先要有上帝恩赐的诗歌体验状态,其次要有对语言的熟练运用。而在对语言的熟练运用中,最有价值的是整体性的语感与诗歌体验状态的协调配合,以及在语义、美感方面选择词汇的准确性。在记录诗歌体验状态时,也就是诗人写作时,诗人的语感和用词准确性是内在的。而在后现代诗歌的写作中,反对极端变形的意象手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只要诗人进入诗歌体验状态,不需要变形就会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联。只要诗人拥有了配合心态的语感、准确性的用词,就能够记录下打动人的诗歌体验状态。阿吾认为,这样的“不变形诗”是更加纯粹的诗。阿吾说这样的诗最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圣经》、中国的《诗经》以及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值得一提的是,阿吾并不为苦守理论而陷入偏执或拘泥,在具体的写作中表现出诗人审美创造的自由天性与灵活变化。他说:“变形的意象与不变形的白描之间没有彻底的界线,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变形的世界里。我以为没有变形的词句,其实细究起来,有一些也是变形的。”他说:“现在我所追求的反诗、新诗、不变形诗,希望有更宽广的视野――自然视野、生活视野、文化视野、诗歌视野、精神视野,但保持忠实于对诗歌体验状态的记录,让不变形的陌生化发现成为作品的核心。”应该说在“变形诗写”通行已久的历史语境中,阿吾坚持写这样的“不变形诗”,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勇敢的叛逆与突围。其卓有成效的写作,自然也给勇于探索与创新者以宝贵的启示与有力的激励。

诗人简介及代表作

阿吾,当代著名诗人,思想者。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著有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相声专场》;哲学随笔《角度陷阱与人生误区》等。

 

向草地学习

向草地学习

每当太阳偏西

我都默念着这句口号

拉出橡皮水管给草地浇水

我习惯从最干旱的段落开始

看着草们枯黄的阅历

我的沧桑就不必再提

改变水龙头喷水的方式

可以轻松改变我的思绪

雾状的喷水照顾了绝大多数

满足就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束状的喷水优先考虑远处

一部分一部分地喝个饱足

自然流出也是一种选择

我多走一些弯路

对草的成长没有影响

我可以向草学习更多东西

让青草讲它的谦卑

让杂草讲它的毅力

让被践踏的泥土讲它的辛酸和幸福

2007年7月21日,美国得州米德兰


最近我常常听见远方的声音

最近我常常听见

远方的声音

很轻   

但能唤醒我的肉体和心灵

向两只耳朵靠拢

我斜靠在破旧的沙发上

微闭双眼

想象声音的行程

它源起于海面之巅

流走的云朵

横跨岸边的悬崖   

翻越大小山岭

拂过宽阔的田畴

溪涧、河流、湖泊

到达四川盆地

从朝天门进入重庆

沿高层建筑的轮廓

分散于大街小巷

最后剩下微弱的气息

被我吸收

死在我的幻觉里

2009年2月1日,重庆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