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苏超,是宜秀区大桥街道眉山村的一位村民,也是合肥师范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家中有五口人,分别是父母和两个姐姐。我在七岁时就被确诊为二级残疾,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我的父亲在2013年11月由于车祸导致腿部骨折,从那以后,再也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母亲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而且有慢性颈椎病,身体不好。2015年,大姐于下班途中发生车祸,导致腿部严重骨折。为此一家人深深地陷入了哀愁之中。从那以后,他们总是面部充满忧愁,整个家庭仿佛被一种很低沉的气氛所笼罩着,挥之不去……
由于家庭的种种困难和负担,我家申请进入了贫困户。村委会根据我家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脱贫帮扶计划。通过产业扶贫、家庭签约医生、提供就业等多种方式给我们提供全方位帮扶,实现精准扶贫。2017年,帮扶人为我家申请办理小额信贷三万元,用于投资入股企业享受分红收益。还通过产业扶贫,让我们加入了村里的美山食用菌基地入股,每年分红2425元。区农业局为家中免费发放了鹅苗;在村里的支持下,家里还承包了12亩的鱼塘来提高经济收入,有了鱼塘养殖的农业补贴,让我家经营起鱼塘来资金方面比较轻松;帮扶干部们还帮助我们申请了低保;在2017年3月,村里安排父亲到眉山村公益性岗位从事路面保洁工作。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帮助我申请国家助学金,并联系安庆市新生代商会每年给予我一定的资助。
在帮扶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尤其注重扶贫先扶志,以精神促脱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更加注重 “造血式扶贫”,扶贫逐渐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干部们经常与我们谈心,给我们鼓足了干劲,坚定了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稳定脱贫,过上幸福富裕生活的信心。
自从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干部、工作人员经常到我家,深入田间地头与我们谈心,指导生产生活,解决实际困难。在他们的真诚帮助下,短短两三年内家里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12月,通过政府扶持和我们的积极努力,我们家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这在以前是我们所不敢想的。
因为我自己是一名贫困大学生,多年来一直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很多帮助,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家中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能不能尽一点绵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这个社会。2017的暑假,在眉山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来到眉山村进行义务支教。我来支教的事情还得到了合肥师范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7月14日合肥师范学院副校长曹卓良一行六人冒着酷暑在宜秀区区委副书记张卫的陪同下,看望了课堂里的留守儿童们。因为此次支教活动的开展,我获评第三届宜秀区道德模范、“安庆好人”、团中央“真情实感志愿者”等称号。
作为一名贫困户,在眉山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级政府真正做到了为贫困人民做实事,做好事。他们想我们贫困户之所想,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的实际困难。
在此我深深感谢各级党、政府以及帮扶干部们。是他们送来的扶贫政策给了我和这个家的又一次新生……(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