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立学正在给参观者讲解藏品故事。
位于巢湖岸边的肥东县长临河古镇,一座座古朴的徽派民居鳞次栉比,安徽省聚贤报刊博物馆、百年邮政馆、汉服博物馆、典当行、聚贤书院、闺域阁等多个民间博物馆便藏身其中。
今年44岁的未立学是这些博物馆创办人、馆长,也是馆内唯一的解说员、保洁员。两个博物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每逢周末参观游客常常达一万多人,未立学一个人忙里忙外,却乐在其中。
一个人的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时从展厅的装修布置,到物件的摆放,几乎都是未立学亲力亲为的。
而在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后,他的身份不仅是馆长,还是馆内唯一的讲解员和保洁员。看到游客成群地过来,未立学常常会主动跟他们讲解。经常会有一些游客随手丢下纸巾、食品包装袋等垃圾,未立学便一一捡起。厕所内随意丢弃的厕纸、未冲洗的便池,未立学便一遍遍地清理。
安徽省聚贤报刊博物馆收藏的1949年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自2015年10月1日安徽省聚贤报刊博物馆正式开馆,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未立学已经建成聚贤报刊博物馆、百年邮政馆、汉服博物馆、典当行、聚贤书院、闺域阁等6个私人博物馆,并且都对外免费开放。每到节假日,参观游客常常络绎不绝,日均游客更是高达一万多人次。
一个人忙里忙外,未立学却乐在其中,因为,在这过程中,他经常会遇到志趣相投的游客,藏友间相互交流也让他感觉受益匪浅。
一场车祸改变一生
未立学的老家在安徽省无为县农村,父亲是一名有着40多年教龄的农村教师。在家庭的熏陶下,未立学自幼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曾立志当一名画家、书法家,成为一名“文化人”。
“然而,命运偏偏与我开了个玩笑,贫困的家境让我早早辍学了。”未立学介绍,在经历北漂、南下艰辛的打拼后,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回到合肥,注册成立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当上了民营企业家,“这一切,似乎都与我‘文化人’的梦想相去甚远。”
2009年春节前夕,未立学不幸遭遇一场车祸,导致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此后长达2年的时间,未立学都无法自由行走。这场突如其来的灾祸,让未立学对自己的余生产生了思考,“为什么不能为自己而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游客参观汉服馆,被眼前的龙纹官服所震撼。
未立学决定重新拾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开始致力于收藏的老报纸和邮票等,并从国外一次性回购160多件清代丝绸官服和戏服。2015年5月,经多方考察后,他选定位于巢湖岸边历史悠久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并决定投资数百万元开办一家“老报刊史料馆”。
未来将建50家各类主题博物馆
合肥环巢湖大道,2015年2月28日全线贯通; 总长154.041公里,从巢湖东岸的巢湖市区起,沿北面堤岸一路向西,经过中庙,穿过滨湖再向南,回到巢湖市湖光路,形成一个围着湖的“心”形道路。
安徽省聚贤报刊博物馆收藏的《新华日报》,1949年1月24日该报刊载了“解放蚌埠合肥”的新闻。
作为一家源自农村、发于农民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机构,未立学和他的聚贤文化发展中心从使命出发,从责任践行,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打造“环湖(国际)艺术圈”,在这150多公里的环湖景观大道上,计划打造10-15个乡村驿站及40-50个主题博物馆,包括古代地契馆、巢湖水文化馆、农具博物馆,等等。
据未立学介绍,每一个乡村驿站将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的田园风格的同时,将这些场馆巧妙的融入乡村振兴计划,从而带动区域农村文化+旅游经济,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实实在在提高农民实际收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摄影报道
阅读链接
1. 安徽省聚贤报刊博物馆
馆藏有从明崇祯年间至改革开放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各种报纸、杂志、图书、史料、票证、实物等可供开发的文化藏品(老载体)8000多种,500余万件。尤其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秋收起义、西安事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时期的报刊史料精品为亮点,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史、新闻史、革命史等及各种行业的历史,目前正在分期展出。聚贤报刊博物馆是安徽省内唯一以报刊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民间藏量最大的“老报刊史料馆”之一。
2.百年邮政博物馆
百年邮政馆,原是晚清淮军华字营统领吴毓芬、吴毓兰兄弟的宅邸,是一座三进四厢两院格局的江淮古民居。民国初年,这里还曾是肥东最早的三个邮政局之一,见证了长临河邮政的百年历史。馆内展陈面积近500平方米,1980年红猴邮票、明密电码、民国老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邮票、土改邮票、清宣统元年的竹制信筒……数百件藏品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我国邮政事业的变迁,是延续清代至今的邮政史料场馆。
3.汉服博物馆
汉服博物馆是安徽聚贤文化为了让这一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得以续存而做出的重大努力。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时期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民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历经战争掠夺、几经辗转,聚贤文化斥巨资将因战火流落海外的180件珍稀汉服藏品一一收回,并在长临河这座千年古镇重新绽放其璀璨光芒。
4.聚贤书院
聚贤书院是以书画会友、以书画为载体打造一个集合展示、创作、交流、沟通等多位一体的文化平台。未来将会以此为中心,汇聚全国知名的书画大家,游客们将会在家门口能欣赏到这些大师们的作品。
5.典当行
典当行是安徽聚贤文化为了更好的还原长临河这座千年古镇旧时生活画卷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经济发展方式而倾力打造的一个涵盖了参观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场馆。其中藏有明清朝代安徽区域及全国多省份当票若干,以地契、金银等重资产当票为主。而典当行场馆则是按照民国时期长临河古镇最大的典当行德成当为原型,在入口处有巨大的古色古香的屏风,既能遮挡当铺内部情况,也能很好的方便顾客;进得门来迎面就是一排一人多高的高大柜台,柜台上镶满栅栏,“朝奉”居高临下地同当户交易。
6.闺域阁
这是一栋极具民国风味的大家闺秀的小姐闺房,目前通过精心布局,尽最大的可能还原当年小姐闺房的丝丝韵味。游客可以悠悠的踏上这具有100多年历史的狭窄楼梯,一如旧时裹着三寸金莲的小姐宽在这宽约60公分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风姿绰约的步入闺域阁,或许您也能想象一下当年黛玉静候她的宝哥哥的羞涩期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