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紫璇同学,语文课听课认真,+1分。记得表扬一下您的孩子哦!”10月23日一早,随着“叮咚”一响,一条报喜短信翩然而至,让秦妈妈喜不自禁。更让她惊喜不已的是,这条短信居然是孩子的“智慧手环”发送的。
学生:“智能手环”助力好习惯养成
两周前,学校在一年级尝试发行“智慧手环”,该手环外形和市面上的“电话手表”差不多,也具有计步,心率、血氧监测等功能,不同的是,这个手环是芙小的定制版,特别增加了开门、评价、定位等功能,助力学生“解锁”智慧校园的各个设备。
“特色评价”是芙小版“智慧手环”最具特色的一项功能,这个功能基于学校2014年开设的“好习惯银行”系统,该系统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采用发放“福币”的形式对在学习、文明、生活、才艺、体育五方面有良好表现的学生进行奖励。2015年底,“智慧校园”系统全面上线,智慧教具——“魔法棒”代替“福币”对学生进行奖励,教师手持魔法棒贴近学生卡,即刻加分一次。
现在,学校在一年级试点“智慧手环”,让其代替“学生卡”,继续履行“学生好习惯培养”的光荣职责。“手环比校园卡好,带着好看!”“这个手表能看时间,还能开门,好神奇!”智能手环受到了一年级娃娃们的热烈欢迎,“没发到的孩子都哭了!”一年1班吴黎华老师笑着说。
发手环啦!
我来为你戴手环
教师:“智能手环”免除上班“打卡”
其实,早在学生手环发放前,教师就率先尝试了这一“稀罕物”,和学生的相比,教师版的智慧手环更像“运动手表”,功能增加了一项最受教师喜爱的“考勤”。
“亲,早上好!智能手环已帮你签过到啦!”在早读、第一节课、大课间运动这样“连轴转”的早晨,忙的晕头转向的老师都会为这样一条短信心头一热。
据教导处姚兰兰介绍,之前学校实行微信打卡,但不少老师忙的连手机都顾不上看,更别提考勤打卡。而学校制度规定,“缺勤”的教师需要承受扣绩效工资、取消评优资格等严厉的处罚。
为帮教师排忧解难,“智慧手环”上线后就开始帮老师们“打卡”,手环的定位功能可以在老师进出校园时自动发送信息到学校的考勤系统,这样一来,“缺勤率明显下降了!”
教师用“魔法棒”为学生点赞
家长:“智能手环”需要更加“智能”
这两周来,学生们天天带着“手表”上学,踮起脚尖将“手表”印在门禁上,“啪”的一声十分神气。不过,在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背后,部分家长却忧心忡忡。
“孩子的手环有时候会失灵,上次孩子课本忘在教室了,手环却打不开班级的门,急的孩子在门外直哭。”一位胡姓家长透露,手环出问题后,他让孩子把之前的校园卡也带着,“以防万一”。不过他也表示,孩子喜欢智能手表,舍不得脱,现在每天孩子脖子上挂着校园卡,手上还戴着手环,一身的“装备”,让他觉得很累赘。
“手环也出现过乌龙事件,就在上周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条短信说孩子出校门了,吓的我一身冷汗,恰恰那时候他们老师在上课,电话又打不通,把我急的不行,后来我找好多人打听才知道孩子好好的在课堂上坐着在,根本没有离开。”一位李姓家长表示。
“家长的质疑主要是手环的性能不太稳定,我们每周都会汇总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处理。”校长彭正表示,任何新生事物刚开端都会遭受波折,关键是沟通和解决,对学生发放智能手环的主要目的是大数据采集,通过对学生运动、作息、健康等方面的数据监测,合理规划安排各项常规及选修课程,及时调整办学方针及阶段重点,“将新技术和健康要求相结合,做全人教育”。
据了解,在小学校园引进“智能手环”这一“创举”在安徽省内尚属首例。芙蓉小学在2015年初率先启动“智慧校园”项目的实验与研发,办公oa系统、七点半评价课堂等系统逐步上线,集安全、便捷、智能等特点为一体的“智慧校园”工程日臻成熟。学校于今年九月荣获“省级智慧校园实验校”称号。(胡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