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大侠归去 江湖曲终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据港媒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30日下午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有道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中的14个字,正是金庸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还有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1955年,《新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报社总编辑邀请金庸将武侠小说继续写下去。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任务。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此书成功之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洋洋大作。
    80年代初,广州一家杂志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正式进入内地。时至今日,即便你始终不曾看过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两岸三地不断被改编成的影视剧,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长的一个标志。
    1972年,《鹿鼎记》连载结束,金庸宣布封笔时,不少读者为之遗憾。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
    海宁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进入近现代,查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查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查良铮(穆旦)。
    而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金庸在8岁左右开始接触武侠小说,初中三年级时初涉写作,与同学合作出版《献给投考初中者》——根据招考的题目,做些模范答案给学生看,大概相当于今天《五年模拟三年高考》这类的参考书。有人说,金庸是最会赚钱的文人侠客,这一点,金庸在中学时候就已颇显锋芒。
    求学期间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成为一个外交官。但因历史原因,他还是跟外交官的梦想擦肩而过。后来,金庸在另一所学校念起了国际法,而这段法学知识背景以及他后来的经历与声望,为他谋得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被聘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作为武侠小说大家,这个身份或许是他享誉最盛的。而另一个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灭的标签,便是报人,一个杰出的报人。
    1947年,他进入上海《大公报》,从三千名投考者脱颖而出。第二年,《大公报》香港版创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岁。当时的香港与上海相比,并不发达,但金庸说,“我一生很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
    1959年,35岁的金庸创办《明报》,便是看不惯《大公报》所报道的“虚假事实”。他说:“我办《明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他的社评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侠小说,几乎也是以日更的节奏推进,数十年间无间断。
    在这般工作状态下,还有个颇有趣的故事。当年《天龙八部》在《明报》连载时,金庸曾数次离港外游。小说连载不能断,他便请好友倪匡代笔。在小说第89回中,阿紫的双眼被丁春秋戳瞎,这个情节其实是倪匡写的。后来,金庸则以换眼治疗手段让阿紫复明了。
    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奠定此生基业,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而这份报纸开办之初,只有六千份的发行量。在困难的时候,所有职员的薪水都打了八折。金庸说:“是大家和我一起挨了下来。”
    金庸一生经历极其丰富,获颁荣衔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是一代杰出报人、是学者、是华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见证了上世纪中国无数重大历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笔;1989年,《明报》创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长职务;90年代,金庸将《明报》集团卖给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职务……
    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综合报道

 

旷世单恋 :夏梦逝世两年,金庸同一天离去

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两年前同一天,2016年10月30日,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去世。大侠与夏梦的忌日都一样,也许冥冥之中也印证一种别样的深情吧。在金庸的笔下,有两位貌美的女子让人印象最为深刻:黄蓉和小龙女。很多人都猜测,她们有着同一个原型:夏梦。

夏梦原名杨濛,1933年2月16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是上世纪50-60五、六十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1957年,金庸化名“林欢”,为长城写剧本。由此认识夏梦。金庸为夏梦量身制作的古装片《绝代佳人》大获好评,并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荣誉奖。金庸难得的一次当导演,就是夏梦主演的戏曲电影《王老虎抢亲》,这部电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掀起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热潮。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在金庸遇到夏梦时,金庸已是人夫,夏梦已为人妻。夏梦曾对金庸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2016年10月30日,夏梦去世,享年83岁。2018年10月30日,金庸也离去了。

一个时代的告别

众星悼念

金庸曾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也被多次翻拍成影视作品,捧红了很多艺人。在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出后,迅速引起了全网络的关注,不少出演过由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的演员纷纷表达哀悼。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也在第一时间悼念。

李若彤(《神雕侠侣》饰演小龙女)“ 我俩虽未曾遇上过, 对他却有着一种特別的感觉和尊重, 谢谢你创造了个角色, 而我这生也有幸曾扮演过。查大侠,一路好走!”

刘德华(《神雕侠侣》饰演杨过):“金庸老师是一个武侠小说世界的奇人,自己能够演出他笔下的角色杨过是一个缘分。他的离世绝对是武侠世界的一个大损失,舍不得他走!愿他一路好走,其家人亦能节哀。”

聂远(《雪山飞狐》饰演胡斐):“先生千古。”

刘诗诗(《射雕英雄传》饰演穆念慈):“感恩您给我们的侠义江湖,先生走好。”

张纪中(多次导演金庸作品):“先生不会走远,武侠永存世间!痛不能当!”

胡军(《天龙八部》饰演乔峰):“这是在金庸老先生家我们给他过90岁生日的那一年。临走,金老先生非要送我们上电梯。在门口的这一挥手竟成了永别……金老先生,您一路走好。”

佘诗曼(《雪山飞狐》饰演苗若兰、《倚天屠龙记》饰演周芷若):“第一部古装戏便是先生的《雪山飞狐》,我有幸饰演苗若兰。入行至今,饰演角色众多。再回首,惟独在先生的笔下的江湖里、刀光剑影间、恩怨情仇中,人物的‘侠’与‘义’最酣畅淋漓!愿先生一路走好!‘侠义’精神永在人世间!”

 

金庸迷悼念

@与非

打了半天字,都觉得多余,全都删了,愿老爷子走好。

@风致杨

因为他,中学离家出走闯江湖,到了江苏没有钱了,把自行车卖了又回来了,想起来有意思。

@记忆1949

有多少八零九零后是看金庸的小说长大的,那时没有网络,条件有限的可能连电视都没有,这是武侠小说就能陪他们度过那些无聊的时间。

@Fang-Ming

今年早秋冷得好快。

名人评价

冯其庸(著名学者):“金庸的出现,是当代文化的一个奇迹……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池田大作(日本国际创作学会会长):“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大历史为背景,视野广阔。由于他的成功,奠定了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约翰·明福德(英国著名汉学家):“我相信金庸对于世界文学的意义,绝不会因是武侠小说这一样式而有丝毫减弱。”

陈平原(著名学者):“他把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

严家炎(北京大学教授):“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倪匡(香港著名作家):“《鹿鼎记》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在金庸作品之中,排名第一。”

孙家正(中国文联主席):“金庸把正直、善良、侠肝义胆的中国文化精神传遍了全世界。”

余英时(著名学者):“金庸小说为万千读者争赞,笔触有千军万马之力。”

李陀(文艺评论家):“金庸使中断了传统的白话语言起死回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