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乡村印象】圆子里的乡情

作者 / 吕群

俗语言“民以食为天”,而那些与我们邂逅的美食,更是能点缀漫漫的人生,带来悠远绵长的回味。

在一个深秋的日子里,随着“淮南作家写潘集暨乡村记忆文学采风活动”仪式的启动,我踏上了一次美食之旅,将要造访一个千年古镇,因为从那里散发出的一种美食的香味,多年来萦绕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不仅成为家乡的著名特产,而且也是一份永远的乡村记忆。

汽车经过淮河大桥往潘集方向驶去,城市在身后越来越远,一幅秋日田园图转动画轴慢慢展开在视线中,田里的庄稼已收割完毕,土地还原了它的本色,在冷清静穆之后悄然孕育着又一场繁华。车子停在了一个叫芦集的地方,这里位于潘集的西部,是一个古朴宁静的小村庄。通往古镇是一条弯曲的乡间小路,秋风把金黄色的树叶洒满了路面,路边池塘里柔柔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着,水里碧绿的浮萍也随风荡漾,远离喧嚣的城市,看到这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心情非常舒畅。

快接近古镇时,一间黛瓦黄墙的寺庙坐落在路边,檐下匾额上写着“观音阁”,庙前有一口“观音井”,向前走过“观音桥”,便来到了古镇入口处。只见沧桑的门头上面有“芦沟古镇”四个金色的楷体大字,潇洒隽逸,浮雕般刻在蓝色的方框内,是芦集书法家金学纯老先生所书。门两边柱子前各有一个石狮子,柱上是一副对联,右联是“财富常葱自古流入淮水”,左联是“神明叵测迄今威震芦沟”。芦沟古镇,古称芦沟集,现在叫芦集村,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有曹操回马看芦沟之说,因曹操生性多疑,他行军到此,看芦集周围全是芦苇,怕有埋伏,故有此说。曾经是商船停泊交汇、陆上店铺林立的繁华小镇,如今是一个纯朴的村落。今天不是逢集日,老街上行人寥寥,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静谧。

在众多的美食中,圆子是我非常偏爱的一种食品,“圆”还蕴含着团圆之意,是节日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记得小时候过年,几乎家家都要炸圆子,不管是面圆、糯米圆还是油炸圆,都是令人陶醉的美味。

平时,我经常在菜场或超市买袋装的芦集绿豆圆,或是烧汤,或是吃火锅,没想到,今天就来到了做绿豆圆的地方,往日时常流连在舌尖上的味道,在这古老的小镇上寻到了源头,让我意外又惊喜。据说集上一共有三家,我来到了金继贤家。

这是街边一幢高大的楼房,门旁红色牌子上写着“金继贤正宗绿豆圆”。走进门内,大厅里收拾得利落整洁,我不禁夸赞道:“收拾得真干净!”女主人笑着说:“做吃食的地方哪能不收拾干净呀”,一看她就是个做事麻利的人。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看了做圆子的地方,房间里有面粉、油桶以及挤压圆子成型的器具,深深地感到,一个小小的绿豆圆,要经过一双双手辛勤地劳作,才能发生魔术般的变化,成为餐桌上一道津津有味、赞不绝口的美食。

古镇人杰地灵,两条芦苇沟直入淮河,镇内光古井就有七十二座,水质清纯甘甜,难怪芦集绿豆圆酥脆香口,生意红火。传说宋朝赵匡胤兵困南塘时,芦集人精心制作了绿豆圆送至军中以慰太祖,太祖食后龙颜大悦,军心振奋,大败敌军,故芦集绿豆圆又称“救驾圆”。

据金家介绍,老芦集正宗绿豆圆具有千余年的历史,沿用传统工艺,祖传配方,纯手工制作,不仅受到淮河流域人们的喜爱,还远销江浙沪等城市。我想,一种美食历经千年不衰,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而且内在更为重要,那就是做食物的人的品德。

金家严格按照百分之九十五的绿豆,百分之五的面粉这样的比例来做圆子,圆子就会有浓郁的绿豆香味。绿豆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谷物,《本草纲目》记载:消肿通气,清热解毒。绿豆含蛋白质、粗脂肪、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类食品,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

圆子选用东北优质绿豆,其它配料有面粉、纯植物食用油、豆油和碘盐等,不含防腐剂,连味精也不放,以确保纯正的原始香味。绿豆经去杂、去壳等筛选,再加以磨浆、磨拌等数十道工序,绿豆圆才能精制而成。绿豆圆可直接食用,也可红烧、清炒、做汤、做菜,用芦集绿豆圆烹制的圆子炖蹄包、圆子炖鱼头、圆子烧排骨更是美味独特的菜肴。这样纯天然又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广受人们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已是名扬四方的淮南著名特产之一。

我看到大厅桌子上摆放的被餐饮行业协会授予“淮南地方名小吃”的铜牌熠熠闪光,果然名不虚传。老芦集绿豆圆从这个千年古镇,来到千家万户的饭桌上,而且还登上了高档酒店宴席的大雅之堂,这一传统小吃诉说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代代相传的技艺,为淮南美食文化添上了一抹亮丽的风采。

在金继贤家,我的味蕾得到了尽情的享受,女主人让大家品尝正宗的芦集绿豆圆。未入口就先闻到浓浓的诱人的香味,再一看,圆子色泽金黄,小巧玲珑,放入口中轻轻地咬碎,酥酥的,沙沙的,一粒一粒的,口感焦脆,舌齿生香。这一刻是那么美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品尝流传千年的美食,将成为我记忆中无法复制的快乐。

离开金继贤家,回头观望,女主人还在门口挥手相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所感动,在心里为她默默祝福,祝愿她家像大门上的对联那样:家兴人兴事业兴,福旺财旺运气旺。

芦集绿豆圆,香飘千万家。一门祖辈相传的技艺,给老百姓平淡的日子带来了美好的享受,有美食相伴的时光记忆会跟随人一辈子,每当在脑海中闪现,曾经的快乐就会慢慢浮出。小小的圆子里有着山珍海味也替代不了的味道,不管身在何处,只要一想到它,乡情、亲情就会化作一首诗弥漫在心间。

漫步在老街上,感受着古镇悠久的气息,路边的老茶馆,转角的书画斋,散发着浓浓的人文风韵,随意走进村民家看看,主人都热情相待,淳朴的民风宛如照在身上的秋日阳光,暖暖的,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慢时光。当离开芦集时,竟有点依依不舍,那古镇、村落、茶馆、书画和美食,勾勒出了一幅恬静、安详、闲适的桃花源图,不管时光怎样流逝,这一切都是刻在心版上的乡村记忆。

【作者简介】吕群,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淮南市作协会员。从200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淮南日报》、《淮河早报》、《中国建设报》、《文苑》、《散文选刊》、《散文时代》、《阅读与写作》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若干篇。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