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乡村印象】淮上明珠 美丽高皇

作者 / 苏登芬

时值小雪节气,虽已入冬,但艳阳高照,暖意融融。高皇镇党委、政府怀着深厚的情意,邀请我们淮南作家、艺术家们,走进美丽高皇,开展采风活动。观光遍地绿色的庄稼、河湾沙土上绿油油的辣萝卜,大棚里那串串瓜果孕育新的蔬菜,亲近乡土,回归自然,人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高皇镇党、政一班人,思路开阔,勇于创新,工作扎实,围绕“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美丽大镇”的主题,提出了打造“明珠高皇”新目标,着眼建设皖北一流美好乡村,用大手笔绘制高皇的发展蓝图。本着一亩园、十亩田,藏富与民的发展理念,打造出了万亩蔬菜基地,至今卓有成效。高皇镇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实力雄厚,其表现如下:

新石器时代古文化:繁衍生息的高皇大地,勤劳睿智的祖先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光辉璀璨的古文化遍及高皇大地,肥沃、坦平的而气候温和湿润的高皇大镇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先人艰辛的耕猎栖息,仅发掘可考的遗址就有两处,遗物散布较为丰富。

高皇境内的小孙岗、胡家岗等遗址初发掘采集的兽骨化石、鹿角化石,园柱尖足鼎,长方形扁形鼎足,双耳陶罐,大口陶盆,小型平底器皿、敞口罐、陶盆、磨制石箭簇、石镰、石奔、石刀、石斧等无数陶器残片和部分火烧土层,木炭灰烬就足以说明这古代文化的博大。珍贵的古文化同山东省大汶口古文化遗物大抵类同,尤同裴李岗文化,为当属商、周之新石器时代。

寺庙文化:高皇寺源自刘邦起兵沛郡、屯耕曲阳之“沛公祠”,待其公元前202年夏历二月于汜水登基称“高皇帝”,后改为“高皇帝庙”。俗乎“高祖皇帝庙”,又改“高皇庙”。庙内由供俸沛公刘帮牌位到雕塑高皇帝坐像。武周则天女皇执掌大唐朝政期间,高皇寺增建了观音殿,赐享百里香火,高皇寺即为高皇了。

农耕文化: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淮河流域农耕、渔猎。勤劳勇敢的高皇人民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目前正值初冬季节,遍地遍湾的蔬菜、瓜果丰收在旺,目前已形成万亩连片生产模式,网上销售一天比一天旺盛。高皇大地有三湾之称:程小湾、汤渔湖湾、段湾。沙土夜潮地面积之大,夏季有农谚说:“夏至种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大暑前、小暑后,二暑之间种绿豆”。这些农谚都是高皇农民智慧的结晶。近年来高皇正在进行农业转型,打好产业链,构建以粮、果、畜、菜四大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牌、一户一特色的新农业产业模式。

渔业文化:淮河、柳河、泥河、尹河四条河流,流经高皇全境,有众多的河汊、沟渠、水塘,水利资源丰富,号称“渔米之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蚂虾吃汁泥”鱼谚有着很多内函,苏咀、赵岗史上就有养鱼、逮鱼的传说,“走进赵家岗,喝上鲜鱼汤”是历史的写照。高皇水美、鱼肥、虾鲜、蟹香,渔业文化开发有较大潜能。

蔬菜瓜果文化:高皇秀丽的自然风光,肥沃的沙土油泥,土质种啥收啥,湾沙地最适应种辣萝卜,高皇湾万亩辣萝卜,今年又喜获丰收,淮河边上有“石头埠萝卜赛蜜梨,高皇湾萝卜绿到根、水灵灵、比蜜甜”的美誉。高皇盛产洋葱远近闻名,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高皇洋葱分红、白、黄三种,尤以白色品种为最,其茎内白质嫩,酥脆甘润,稍伴轻微辣味,能防暑止渴,既可生食又可单独烹炒或佐以调味,是抗菌消疲不可多得的佳品。在欧美享有“菜中之王”的美誉。洋葱在高皇史上盛产,而今种植数量非凡。处于市场经济的今天,洋葱是以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的实惠为世人崇爱。尔与新潮共起伏,不废传世赋新词。走进高皇农家乐旅游带。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如四喜圆子、土鸡蛋、葡萄、油桃、草莓、酥瓜、鱼虾。还有“七月菱角,八月藕,九月塘里打鸡头(芡实)”。

食用菌文化:食用菌在高皇的张岗已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前,本村的技术能人张传丰培育办起食用蘑菇菌厂,是当年本地区致富带头人,收入很可观,现与浙江省一家公司合作,做的更大更强。目前村民张传伍又与福建省一家公司合作,打造了天源福顺海天食用蘑菇菌厂,这个厂已具备生产厂房、流程车间先进的现代科技生产厂。

铲、挖机链条文化:高皇的段湾、段岗,胜利等村很早就有铲车、挖掘机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家家户户都有铲挖机。前年“淮南日报”头版刊登文章为“古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今有段家岗铲挖机遍天下”。形成了铲车挖掘机为龙头的致富奔小康的产业链条。

民间文化:史上高皇一带文化名人甚多,清朝时代以程白山为首的有:程兰亭、程伯天、程荫五四人创办的怡园书屋,在沿淮一带名气很大,结交各方名人诗友,被誉为高皇四才子。出版刊印《鸿爪印》诗集,以塞外飞鸿、雁鸣长空、 鸿爪留痕、园田杂咏,收入古风、律、绝、词、歌一千二百余首。甚得雅士文人青睐,众多的豪杰志士愿出重金,亦只可望而不可得,在高皇地区更有民间传统灯舞盛行龙灯、狮子灯、犟驴灯、小车灯、大头和尚戏柳翠等灯。特别是在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玩个不停,十分热闹。另外,锣鼓班子村村都有。

今日高皇镇淮河淮上大桥天堑变通途,沟通了高皇与淮南合肥交通要道,几十年前修成了高皇与田家庵的大直路,更沟通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党委、政府庄重提出,利用本镇丰富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将本镇打造成千里淮河线上明珠城镇。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人民淳朴、区位优越、土肥水美、资源丰富、劳力充足、市场活跃、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皇镇崛起于潘集,依托田家庵,正走向安徽,走向全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苏登芬,男,生于1957年8月,安徽省作协会员,发表约40万字,出版散文集《沿淮人家》。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