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新安晚报报道了合肥高新区22家上市公司里,有一半以上都是从孵化器里走出来的消息,这些孵化器有哪些特色,他们是如何孵化企业的?日前,记者深入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5F创业园、腾讯众创空间、阿里云创新中心等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走访,感受孵化器快速发展的蓬勃之势。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外观图
安徽孵化领域领头羊
在合肥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统筹指导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高创”)于2017年1月6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敲钟(合肥高创股票代码870176),成为全国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国有孵化器管理公司。
合肥高创成立于2003年9月,是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直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创新平台的运营管理机构,公司打造和构建了从“众创空间”到“产业基地”的全程孵化链条体系,包括集思空间、合肥软件园、合肥留学人员创业园、新材料园、机电产业园、合肥创新产业园及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等,服务辐射面积达130余万平方米。
在合肥高创展示大厅,记录着合肥高创的发展历史。1992年4月,高新区成立全省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合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前身);1998年8月,创业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000年9月,软件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0年10月,留学人员创业园被团中央和全国青联评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2003年9月,合肥高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更名为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与创业中心一个机构两个牌子;2006年12月,高新区孵化器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独立运营。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合肥高创服务管理的园区在企业规模、经济贡献和科技指标方面均再上新台阶。
高创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8年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150家,园区新增各类知识产权3057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2家,累计培育国家级高企总量达到388家。培育上市企业2家,华米科技成功上市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安浓园艺成功挂牌新三板,累计培育出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新增规上限上企业20家。”
合肥高创依托现有的孵化资源和业绩基础,通过在源头创新、政策优惠、金融支持、文化创建几大方面深耕细作,不断解码创业主体的“双创基因”,切实发挥区域性双创生态圈示范带动作用。
未来三年,合肥高创将主动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要求,大力汇聚创新要素,全力推进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加速生态体系建设,奋力推进 “创+五计划”:以“全程孵化链条”为空间的“载体+”,以“中小企业培育”为基础的“成长+”、以“公共技术平台”为支撑的“平台+”、以“孵化金服”为突破口的“金服+”、以“智慧园区建设”为发展方向的“智慧+”,不断优化创业基因,激发创业梦想,着力培育孵化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让高新创业园成为推动区域内生发展的领头雁。
合肥高创环境优美。
大学科技园区“巨无霸”
1999年,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合肥市西二环与黄山路交口选址时,周围还都是麦田,沿着黄山路高楼大厦都很稀有。
在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办公室,王荣钊与记者聊起了大学园的发展史。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伴随着科技发展的东风而来,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卫萍是最元老的员工之一,在大学园成立时就来到这里。卫萍介绍说,第一批企业主要依托三所高校的科技成果,大家到大学去寻找项目,到科技成果目录里面查找、沟通。
由于种种原因,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最初发展的几年,全国排名落后。2005年国家出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2010年科技部、教育部出台《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和《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导意见》,在新的国家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下,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服务模式趋于清晰,管理更加规范,顺利上升到全国大学科技园的第一方阵。
因为申请入园的企业太多,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对入园筛选非常严格,要求项目路演,专家打分,保证质量。入园后,开展特训营活动,对财务、专利、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严格要求、督促。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实施精准服务,要求员工每周都要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难点来进行外部资源的对接,不论是投资、技术、人才、市场等实施全方位的服务。
每年都有30余家企业孵化出炉,他们成了各地招商引资的香饽饽。王荣钊介绍,有的地方政府每年来开联谊会,考察各个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以优惠的政策“挖”走。
很多企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539家,其中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24家,从这里走出9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1家,在孵企业累计获得知识产权2186项,其中发明专利367项。
而今的大学园,孵化链条更加完整。作为孵化器的前端,设立3U创客空间和国大众创空间,吸引有创业想法的创业团队来这里,免费提供办公室,并为早期创业团队提供服务。作为孵化器的后端延伸,成立科技企业加速器,加速初具规模的中型企业发展。通过创业孵化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孵化服务。通过“双孵”(孵化企业+孵化孵化器),面向全省,拓展分园建设和品牌输出,而今大学园在全省各地已有11个分园,成长为一个科技园“巨无霸”。并拥有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众创空间。
“下一步,我们打算联合科技厅、教育厅发布省级大学科技园的认定管理标准,出台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服务规范,开展省级大学科技园的认定工作”王荣钊说。对于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来说,他的独特身份也让他有了更多责任感,要带领更多的安徽各个大学科技园走向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吴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记者 刘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