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翁飞:由天下观徽商,由徽商看世界——纪录片《天下徽商》观后感

《天下徽商》海报

明清时期的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和绩溪六县,这里不仅是儒风独茂的“文献之国”,也是久负盛名的商贾之乡。

徽州人经商的历史,见诸文献记载可以远溯至东晋。但作为一个以乡族关系为纽带的大商帮,徽商崛起于明中叶,鼎盛于明清两代,而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发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转型前夜。徽商以其独特的经商之道和辉煌的创业成就雄居中国商界四百余年,堪称中国经济史上一大奇迹。徽商的经营范围涉及盐、典、茶、木、粮食、丝绸、棉布、海外贸易等行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的还走出了国门。在当年盛极一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徽州商人是一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他们将茶叶、丝绸、瓷器等中国传统的大宗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天下徽商》资料图

因徽商“贾而好儒”而勃兴的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继藏学和敦煌学之后走向国际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徽学热”兴起以来,研究徽商、徽文化的著述不计其数,推介、宣传的影视作品也不乏佳作。但是,在提前审看了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叶海鹰为总导演的主创团队,历时三年,含辛茹苦,踏遍神州,遍访四海,走遍全国十八省、市、自治区,远访亚、欧、美三大洲五个国家,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天下徽商》之后,不禁要为之拍案叫绝。因名生义,这真是一部“由天下观徽商,由徽商看世界”的上乘之作,以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娓娓道来的述说,向世人展示我们的徽商前辈是如何筚路蓝缕、艰辛开拓,从徽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徽风皖韵,至今延绵不绝。堪称是讲好安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精品。通过它,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安徽,也有助于我们在抢抓机遇奋力崛起、赶超世界潮流中取得更好的借鉴。

《天下徽商》海报

首先,我认为,《天下徽商》与其它同类纪录片比较,一个最鲜明的特色是具有国际视野,而这个视野是汲取了学术界最新成果取得的。根据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一个过去鲜为人提及但却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徽商的发家,或者说作为一个商业集团的徽州商帮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起源于明代中期的海洋贸易。徽商崛起的明中叶,正当16世纪西方重商主义盛行、加上地理大发现的客观推动,海洋贸易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出现了东西两半球海上商贸直接交易的新局面,初步形成横跨亚、非、欧、美四大洲的世界性海洋贸易圈。与此同时,中国境内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商机愈益增多。此时徽州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局面的形成,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突出。为谋求生存的需要,摆脱人多地少的矛盾,徽州人被迫离乡背井,成批地外出经商。即民谣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时当嘉靖、万历之际,成群结帮的徽州人,沿着故乡的河流走向四方,尤其顺新安江东下可直奔杭州湾,随后又前往闽、粤,走向东南沿海,开始从事海洋贸易,逐步形成了徽州海商集团。

徽商善于抓住明中叶海洋贸易带来的机遇,使海上贸易与盐、布、典、木、茶等行业相结合,并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网络。资料显示,随着16世纪东西方海上航线的开通,导致跨越欧、亚、新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出现。当时的历史文献在提到“海商”时,往往将“闽、广、徽、浙”并提,其他三省都是沿海省份,唯独安徽是内陆省份,这不能不看出徽商在海洋贸易中的地位。

《天下徽商》资料图

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如何去追踪它、复原它呢?来看看摄制组一位导演韩德良的手记吧:

“2016年12月5日,《天下徽商》剧组一行三人奔赴英国,拍摄相关的影像。在这里有太多关于徽茶及茶叶贸易的踪迹:川宁茶叶公司、卡蒂萨克号帆船博物馆等,都是曾经茶叶贸易最好的见证者。茶叶,将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柔弱、轻灵的中国茶叶,深深搅动着世界风云,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徽茶的故事也可谓一唱三叹,在英国的拍摄还有太多值得一写之处,都融进了纪录片里。”

敬业,加上敏锐的捕捉,才能真正做到融学术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

《天下徽商》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广收博采,用各种素材,讲好徽商故事。如在《寄命于商》这一集中,上来就讲述:对外出经商的徽州人来说,有两样物品是最为忌讳的:一是茴香,二是萝卜干;因为“茴香”的谐音是“回乡”,而“萝卜”则意味着“落泊”。流传于徽州的一首绩溪县民歌同样唱道:“儿在外面学生意,心中记住爹娘的话:‘茴香豆腐干,不能自己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好了生意我再上徽州,没有出息我就不回头。”这就形象地道出了徽商外出创业的艰辛和没有出息不回头的志向。接着该集通过胡雪岩、鲍志道等多名徽商一个个创业故事,梳理徽州商帮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旨在表现徽州人早在16世纪就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的超前意识、宗族力量对商业的促进以及徽州人的勤俭精神、契约意识、破釜沉舟的信念。这也是同为徽州人的胡适先生笔下所描述的“徽骆驼”形象。

《天下徽商》资料图

而在《金字招牌》一集中,进一步以胡雪岩一生起落为主线,通过胡庆余堂等徽商老字号的创业故事,展示徽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制利的经营理念和以质量为本的品牌意识。影片中突出显示了胡庆余堂的两块牌匾:“真不二价”、“戒欺”,并特意说明:前者面朝外,对顾客说明本店货真价实;后者对内,教育员工诚信经商。这就生动的展示出徽商浓厚的“诚信经商”的经营理念和“贾儒结合”文化氛围。为求商德,徽商以诚待人,“忠诚立质”,广得人缘;徽商以信接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这就阐明了:徽商的高文化素质,保证了在明清十大商帮中首屈一指的地位。徽商所以具有高文化素质,与其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背景有关。对传统文化的酷爱和执着,促使徽商成为具有高文化素质、高文化品味的商人集团。

《天下徽商》资料图

而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的经营理念、经营之道,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叶海鹰总导演,是我合作多年的挚友,早在十五年前拍摄十集纪录片《淮军》,曾经携手并肩、共历坎坷,四年打磨,终成精品。他是一位刻苦自励、精益求精的导演,用做学问、做著述的精神来吃透剧情需要的素材,凡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当年,淮军摄制之初,我借给他一本好友姜鸣先生的《龙旗飘扬的舰队》,不到两个月,他居然密密麻麻在上面用铅笔画满了字迹,书也被翻烂了,惨不忍睹。结果作者姜鸣又送了一本新的给我。

时过境迁,又是三年,一千多个寒来暑往的精心摄制,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所完成的《天下徽商》,还有很多精彩故事。我上面所述,难免挂一漏万。在该片即将播出之际,写下这篇文字,一是祝贺,二也算是推介。希望观众朋友,看后能够喜欢它、评论它、回味它。

《天下徽商》海报

(作者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