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连绵四天的秋雨刚过,2018年的9月23日,这天真可谓风轻云淡,秋高气爽。我上午到县城办事,刚吃罢中饭,正准备返程时,接到族弟(孙威)的电话:说今天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族祖(孙锺骍)约我去沙沟看看。盛情之约,我推脱不得,恭敬不如从命。我从怀远老西门外涡河大桥北头乘公交,沿涡北大堤西行八公里,便到了安徽省怀远县榴城镇的沙沟村。
沙沟村是个古村落,这一片土地与黄河有着直接联系,很古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沼泽地,河南省开封段黄河决堤,冲刷出涡河,涡河这条水道是黄河夺淮入海的通道,沙沟东面是荆山,黄水遇阻经荆山北夺淮,大量的泥沙在这里沉积,致使涡河下游的沙沟段冲击成平原,涡河河床抬升,每洪水肆虐,吞噬农田,民苦不堪言。禹王治水,劈山导淮,疏浚涡河,水得以顺畅。由于这一段涡河是人工疏浚,河道相对较窄,又在沙地中开挖,故称沙沟。沙沟寻涡河故道疏浚,这一段水道弯曲,酷似汉字“九”,且这片黄沙沉积沼泽之上而形成的土地,人们习惯称之为“九湾湖”。据说:宋初的沙沟便有人居住并形成村落,那时起就称作“沙沟”至今,算来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我两年前来过这里。
说话间,公交车停到了沙沟站。我下了车和早已在站台迎接我的族弟一同到了族祖家,又和同姓的几个人聊了会,这时已是下午3点多了。族祖发话:让他们几人陪我转转,说晚上一同回来吃饭。我们几人离开了族祖家,由孙威带路,直奔沙沟中心村东头的新建广场。我眼前一亮,这广场太气派了:彩砖铺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硕大墨绿色的灵璧石,石的正(南)面嵌刻着“沙沟村法治文化广场”九个朱红色的大字,大石安放在半圆形的花坛之中,石的周围半圆形的花坛内密植着青红相间的香波,色调和谐,庄重典雅。与这一花坛北相距三十米的大圆圈内另一组彩色水泥雕塑更是引人注目:这圆圈像一个大的篮子,里面装着大白菜、西红柿、西瓜、青红萝卜......色彩明快,形态逼真。在大石与彩色水泥雕塑之间的两侧,各构建一月牙形橘黄色的木质长廊,名曰:“法治文化长廊”,两长廊形成拱抱之势,长廊构筑超凡脱俗,精巧别致。再往北就是“乡村大舞台”了,农民在这里载歌载舞、欢度佳节、喜庆丰收,展示自己的风采。大舞台的东边是塑胶篮球场,正当此时,全村五个自然村的篮球比赛在这里紧张地进行着,场上健儿拼搏,场外欢声雷动。篮球场的东面摆放着各种健身器材。两年前,这儿原是供销社烟麻站的废墟和废弃的荒地,总面积约二十亩;两年后的今天,却变成了集文化、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农民文化广场——沙沟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从《沙沟村简介》中知道:沙沟村是“怀远县2017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广场便是全村1300户人家的5600人的文化生活活动中心。
我看完整个广场,立于大舞台上,品味着亲眼所见,这是我平生看过的景地结合最佳的广场。沙沟村的土地属夜潮沙地,适应种植西红柿、红黄瓤西瓜、甜辣椒、抱心菜、圆球大白菜、红心水果萝卜以及弯腰青萝卜等作物,有一首享誉远近的歌谣:“怀远的石榴/砀山的酥梨/沙沟的萝卜/北乡的马蹄”也有人说:“沙沟的萝卜不剥皮”或者“沙沟的萝卜赛酥梨”。这是说:沙沟夜潮沙长出的萝卜含水量大,甜脆味美,同样西瓜、蔬菜也比别处的好吃。所以聪明的沙沟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因地制宜,发展市场走俏的特色农业,走上了富裕之路。沙沟人把“西红柿、红黄瓤西瓜、甜辣椒、抱心菜、圆球大白菜、红心水果萝卜以及弯腰青萝卜等作物”的果实当做图腾,塑像以敬,美化了环境,抒发了胸臆,丰富了生活,真可谓一举而多得。
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又回到了族祖家,族祖早已备好了丰盛的晚餐。我们吃罢晚饭,从族祖家又出来的时候,月亮刚上地平线,露出浅淡的红晕;沙沟中心村的街道两旁霓虹闪烁;通往文化广场的水泥路三三两两的人群络绎不绝;文化广场华灯初上,照若白昼;老远就传来悦耳的音乐声。走近广场,第一眼便瞧见上百人随着音响而翩翩起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广场舞了。跳舞的多为女性,老少皆有,她们个个身段优美灵巧,穿着入时得体,舞姿轻盈妙曼,衣袂飘飘,神采奕奕......这舞技一点也不逊于专业的舞蹈队。
我正如痴如醉地欣赏着、品味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吸引着我,孙威告诉我:这是沙沟村的花鼓灯艺术团在乡村大舞台演出开始了。我正迟疑,孙威解释说:说是艺术团,其实演员都是沙沟本村的,因为花鼓灯本来就是淮河两岸的民间艺术。沙沟的花鼓灯演员,过去靠着这门艺术养家糊口;现在完全不同了,农民生活富裕了,这些玩灯人自愿结合起来,为民服务。团长范元兰说:我们自愿组团:一是为了传承花鼓灯艺术;二是成就个人的兴趣爱好;三是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听,一番锣鼓舞(花鼓灯大花场)之后,这出口成章的灯歌:“欢快的锣鼓敲起来,小鼓架子(我就)走上台,开口不把别的唱,说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党中央,真英明,心中装着咱老百姓,聚焦“三农”订计划,关注乡村提振兴。沙沟村,真厉害,小别墅,一排排,生活美、村庄美外加文明和谐美,文化广场好气派。登上这乡村大舞台,放声歌唱新时代,建设美好新农村,咱农民个个的(就)乐开了怀......”这种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歌舞艺术,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我回到了族祖家,夜已经很深了,推开窗子,躺在窗下的床上,望着东南高天近似圆盘的一轮金黄的明月,无论如何我都无法入眠。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确立为重大战略;近期,又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这种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目标明确,政府主导,市场引领,必将给中国农村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我们从沙沟村变化看:农民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发挥其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适应了发展阶段的要求,增强其获得感,农民的潜能开发出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就能顺利进行。
我离开沙沟时,正值中秋节的早晨。秋风徐徐,红日初升,我坐在中巴车上,回头隔窗望着这5.6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整洁的座座别墅,错落有致;长龙似的蔬菜大棚,闪光耀眼;远处田畴大片的白鹤停留,景致独特;这里人杰地灵、水绿天蓝......汽车开动,我要返回家了,这心里还真有点恋恋不舍。
注:该文获2018年“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