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丹丹
今年初,淮南市作协召开了主席团会议,布置了关于创作脱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的写作任务。
3月18日晚,我收到朋友发来的文档,一篇题为《有一种经历,叫融入寿县》,我在阅读时,被感动,感动之余,有了强烈的想法,我要以这篇文章的作者,我县分管扶贫工作的邬平川县长为主线人物,写一篇脱贫攻坚主题的报告文学。
翌日,我与邬县长联系,约定了采访时间。
在去采访邬县长之前,我向朋友提及了此事。朋友是一名基层教师,她说,她的家人、同事与朋友都看了邬县长的那篇文章,文章中的真情,打动了很多人。她说,她听过邬县长在台上讲话,一派谦谦君子的形象,音色柔和语言精准,只是,来寿县这几年,他的头发变白了。
3月21日下午,我敲开邬县长的办公室,果然见到一位白发君子。他请我入座,亲自倒水。我坐定,征得他的同意,打开录音器,开始了我们的对谈。
短短一个多小时候的采访,中间被数次来人来访与电话打断。但我却在笔记本上记满了十几页。
2015年10月,时任安徽省教育厅考试院副院长的邬平川同志受省委组织部委派,作为扶贫干部到寿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扶贫和教育工作。2017年10月,他在挂职期满后,接受了寿县县委的挽留,向组织申请继续留任。就这样,邬县长在寿县这个有着140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驻守了近四年。
四年,一千多个寒暑晨昏,邬县长作为一个家庭的男主人,有个读中学的女儿,工作繁忙的妻子与年事已高的父母。他与所有到正值壮年的男性一样,肩上担着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责任。过去,他一直很好地承担着自己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
当我提出,来寿县挂职期间,有没有感到对家庭的亏欠时,邬县长沉吟般地放低了音量说,有。
他说女儿中考时,他因为工作,没能回家。其他的不用说,家在省城,工作在县里,作为分管教育与扶贫工作的常委副县长,经常在白加黑,5加2的工作模式下,哪里还能顾及自己的小家呢。
在这个问题上,邬县长简短地回答完一个“有”字,就把话锋转向别处。他说,来到寿县,他感受很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素质高,执行力强。因为脱贫攻坚,中央有明确的政策,贫困地区的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县里的党政正职干部是不给动的。我们的书记、县长在寿县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了,而且他们完全具备资历在向上一层,但没有这个机会,但他们丝毫不受影响,安心地在寿县。如果没有他们坚强的领导,寿县的工作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尤其是从书记,所有的脱贫攻坚工作他都亲力亲为,下去调研、督查、调度,包括具体工作的谋划,他都是亲力亲为,他很好地承担了县委书记的责任。县其他副职领导,虽然不分管扶贫,但凡事涉及到扶贫,需要他们去做的,他们丝毫不推辞,形成了很好的向心力、凝聚力。邬县长说,他虽然是一名挂职干部,但扶贫工作过程中,凡事遇到需要找其他领导协调的事,都畅通无阻。
说到这儿,我们的对谈被一名前来向邬县长汇报工作的干部打断。邬县长温和地对他提出了几点建议,虽然我不是扶贫干部,但我也从中听出了门道。邬县长提出的建议,让工作更具有可实施性。来人很服气地告别后,邬县长继续他的话题。他说,很多乡镇与村里的干部,令他感动。那些在基层扶贫干部身上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值得书写。
到今天,距第一次采访邬县长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4月24日,我被县委派出到瓦埠镇参与巡察工作两个月。我惦记着邬县长说的,基层的扶贫干部和贫困户有许多值得书写的故事。那期间,我于工作之余,采访当地扶贫干部,走访当地扶贫产业园与贫困户,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收集了厚厚的资料。
但我依然不敢动笔。我希望脱贫攻坚这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由我记录下来的每一个人物都真实鲜活,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并且,我所书写的文字要有情感有温度。
6月18日,我又读到邬县长的一篇文章:《有一种情愫,叫感恩寿县》。其文拳拳情深,充满对寿县、对寿县人、对寿县贫攻坚工作的真切情感。而我,又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一丝不舍。邬县长要回去了?原来敏感的不止是我,很多人在读了这篇文字后,都这么问。大家都带着不舍,对这位对寿县充满感情,在寿县付出艰辛,为寿县做出贡献的挂职县长离任的不舍。四年来,他走遍了寿县25个乡镇,绝大多数乡镇他去过10次以上,有些乡镇甚至去过40余次;他几乎走遍了全县两百多个行政村,到过一百余所学校,进过千余户人家。那些和他共事的扶贫干部舍不得他,因为他是他们的领路人与主心骨。那些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舍不得他,他蹲在地上和他们聊天的样子像是一家人。那些享受到均衡教育的老师与学生们舍不得他,因为他让他们看见希望成为现实。
昨天,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初评候选人实地考察组来到寿县,对入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的邬县长进行考察。我有幸参与座谈。听到邬县长说,他还在写的一篇文章叫《有一种牵挂,叫不舍寿县》。怀着热情而来,带着激情干事,藏着深情离去。
在会上,县委书记从维德充分肯定了邬县长这四年来的工作。现场发言的迎河镇党委书记李景练举出实例说明,邬县长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开展以“互动、互帮、互学、互比、互促”为主要内容的“五互”活动,非常适用于基层。
邬县长本人在做汇报时谈到,自己这几年工作的心得。他说要以真心对待贫困人口,真心付出会得到他们的真心回馈。他总结出:有心才有力,有力才有思,有思才有为。
我认真地思考邬县长所说的:有力,是要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与口力。这五力,需要深入群众的,深入生活。
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作为一名写作者,五力中的第一力一一脚力,我都还做得很不够。我反思自己,今天一早便下乡采访。
我在丰庄镇柴岗村庄台,惊诧于庄台居民区的美丽村貌,更感慨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室的功能与面貌。难怪寿县的健康脱贫工作以全省第七的名次被列为第一方阵,并被冠以“寿县模式”而加以推广。
我从柴岗村卫生室出门,想去看看书着“乡村大看台”的花戏台,路过一户人家,见一位老人正坐在大门口剥豆子,我想起邬县长说的“口力”,便驻足躬身和老人攀谈。老人腿脚灵便地起身,领我进屋里坐,她说自己今年八十五岁了。我忙说,您身体好,看不出岁数拍。她指指自己的脑袋,说她年初在县中医院在头脑盖上动了手术。“俺家老奶奶(她婆婆)就是头晕走的,要不政策好,我这个老奶奶也该死了。”
同行的柴岗村卫生室医生告诉我,老人叫冯树兰,今年2月份在在因脑出血在中医院做了手术。
老人继续说,她住院费一万五六,自己家只拿了千把块钱,其余的钱政府都给报销了。她又说,不是好政策,家里一摊摊的事,可真没法过了。
原来,老人的儿媳去年在外地因车祸造成了脾破裂。老人说,要是没有好政策,一个病就把一家子的生活弄惨了。现在没事,有政府兜底,老百姓什么都不愁。“孙子包了一百亩地养小龙虾,政府一亩地还补助一千块呢!”老人喜孜孜地对我们说她孙子养的小龙虾又多大多好。直到送我们走,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喜悦。
离开丰庄镇,从双桥镇上济祁高速,到安丰塘下高速,不久就到了位于安丰塘畔的寿县精神病医院。
作为卫健委的工作人员,我知道我委要求全县25个乡镇包括分院在内的39家乡镇卫生院,244个村卫生室与8家民营医院,要一个都不能少地全部参与到健康脱贫工作中来。我想看一看作为民营医院的寿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具体做了哪些。
2017年5月开业的寿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共有200张床位。140万人口的寿县,有5000多名精神病患者,这所精神病医院的成立,意义重大。
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我了解到,一位精神病人每月的治疗费用是五六千元,精神病人多为贫困人口,这不菲的费用均由三保障一兜底解决,无需患者自理。
我申请去病房看一看。领我去病房的文院长,告诉我,那位患者就是我委“解锁”行动中解救的患者。我看过那条关于“解锁”行动的新闻报道,一个被家人用铁链锁在床上十二年的精神病患者,在寿县卫健委(原寿县卫计委)的入户健康排查中,被医务人员发现。
2017年8月24日,被铁链锁住关在小屋子里12年的王成,终于迎来了自由。寿县卫计委领导率寿县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打开了沉重的锁链,把他送至精神病院。
几个月后,王成的母亲到精神病院,看到自己过去赤身裸体被锁在床上的儿子,穿着整洁地站在她面前,她紧紧地抱住儿子,哭道:“我感谢共产党,救了我的孩子,要不我的孩子就没命了,感谢习主席领导得好,政策好……”
政策是由人制定,由人执行的。四年来,邬县长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紧盯国家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确保在寿县能够得到及时、全面、准确的贯彻落实。
我知道,关于脱贫攻坚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仍然需要不惜脚力地去做实地走访和深度采访。脱贫攻坚是一场无比艰难的却非赢不可的战役,为打赢一场漂亮仗,如邬县长在内的很多很多人都在牺牲小我。我会继续深挖关于这场战役的故事。
【作者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淮南市作协副秘书长,寿县文联常委,寿县作协主席,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研修班结业。发表作品百万字,散见《青春》《延河》《清明》《安徽文学》《诗歌月刊》《时代文学》《散文》《名家名作》等文学期刊。著有散文集《一脉花香》《清欢》《应知不染心》,诗集《白话集》。小说《留吧,爱情》《甘蔗汁》《赝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文字入选多种年度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