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从300公里到7101公里,黄山市交通70年变化翻天覆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9月23日,记者从黄山市政府召开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知,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黄山市从起初的300公里通车道路到2018年的7101公里,并建成皖南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融入全国高铁圈、高速公路圈,交通体系取得显著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徽州境内勉强维持通车的公路仅有300余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6公里。1953-1957年辖区共新建县乡公路8条共158.5公里,实现“县县通公路”。1978年辖区共有公路1437.8公里,公路密度增至每百平方公里14.66公里。1978年以后,徽州地区公路建设加快。截至2018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710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2.4公里。黄山市成为安徽省七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也是安徽省6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境内新安江、太平湖均为旅游名胜区,定级航道里程207.06公里,其中通航里程143.2公里(太平湖通航里程78.7公里,新安江流域通航里程64.5公里)。目前正在积极谋划新安江航道综合开发项目,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

2004年,黄山市首条高速公路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正式竣工通车;2007年,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从合肥到黄山的公路交通时间将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至3小时;2008年,黄塔桃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畅通了安徽与浙江、江西、福建等高速连接线;2012年,绩黄高速建成通车。黄祁高速建成通车。截至2018年底,全市高速通车里程已达352公里、居全省第6位,达到长三角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目前在建高速公路3条,其中芜黄高速黄山段建设里程5公里,于2017年开工;黄千高速建设里程25.5公里;德上高速池祁段建设里程37公里,于2018年开工建设。拟建的黄山市北外环高速公路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截止2018年底,全市国省道公路里程达1977公里,其中国道761公里、省道1216公里。G205汤口至潜口、G205屯溪至省界、S322甘棠至桃花潭、S218甘棠至焦村、S324昱岭关至大阜、S471兰渡至溪口、休浮路休宁至浮潭、S469歙县徽城至许村等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其中G205国道黄山段改造被交通运输部评价为“创新很多,亮点纷呈。歙县界牌岭至黟县渔亭一级公路全线主体完工。S324三阳集镇外环路、宜徽路界牌岭至徽州区路面改善工程完工。S603欢太平湖俞家隧道、共幸大桥及接线工程俞家隧道贯通,共幸大桥主体完成。

“十三五”时期,计划完成投资17.7亿,以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为主要建设目标,完成畅通工程2583.67公里、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36座、生命安全防护工程756.94公里。黄山市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管、护、运营协调可持续发展。

1978年全市仅有班线134条、客车115辆,年客运量775万人、年客运周转量16757万人公里。2018年,全市公路运输共完成2.21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68.51亿人公里、货运量3.39亿吨、货运周转量925.85亿吨公里。

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辐射村组的农村客运网络。目前全市乡镇客车通达率100%,现有675个建制村,已通客车(含公交)建制村为650个,建制村通客车率为96.3%。

目前全市各区县均已开通城市公交,有城市(乡)公交车471辆(其中新能源267辆),线路98条,运营里程达1434.8公里。2017年,黄山市被列入第二批省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现在,中心城区所有公交线路实现微信二维码移动支付。此外,屯歙城际公交社会反响良好,将吸纳其经验,加快推进休屯城际公交的落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吴永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