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鱼水关系。没有编辑,作者的稿子无从发表,离开了作者这个稿源,编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默默无闻的编辑们,为他人做嫁衣,不辞辛苦地看稿改稿,能够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实在是作者之幸。写稿这么多年,写作的道路上一路走来,想起那些好编辑的点点滴滴,着实让我感动。
读初中的时候,爱好文学的我喜欢写写画画,课余时间,写了一些稚嫩的诗歌散文。有一次,我大着胆子把自己新写的一首小诗投给了一家中学生杂志。一段时间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的回信。这是一封退稿信,但是写得很委婉,说我文笔不错,鼓励我再接再厉。一接到退稿信,我很失望,因为那是我当时感觉很得意的一篇作品。可是读完信件,我又转悲为喜。编辑老师的鼓励让我很振奋,我没有气馁,继续写作,不断投稿。终于,我的处女作发表了,捧着印有自己名字的杂志,我的心里高兴极了。
初学写作那几年,我喜欢搜集发表有自己作品的样报。闲暇的时候,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登在报纸上,兴奋而自豪。大部分报纸是不给作者寄送样报的。有一回,某国字号大报发表了我的一篇散文,这让我很是激动,便千方百计地寻找样报。我在报亭没买到,又托人寻找,也一样未果。正当着急之际,快递员找到我,说有我的一份快递。我打开一看,又惊又喜,里面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样报,而且还是好几份!编辑给我寄样报,从邮局平邮怕丢,所以用快递,如此良苦用心,让我为之动容。
前段时间,我接到了一位编辑的电话。我与这位编辑从未谋面,却已神交已久,在他的手里发过我不少稿子。我以为他是电话沟通作者,谁知却被他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细问原委,他说今天刚用了我的一篇稿子就被别人举报说抄袭,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很委屈,立马给他解释,说那是我的原创作品,而且我从未当过文抄公。过了一会儿,他又打来电话,说已经仔细核实,是他轻信了别人,不存在抄袭的问题,并且诚恳地向我道歉,希望我以后继续投稿支持。这位编辑非常敬业,对文贼嫉恶如仇,知错就改,令人钦佩。
这些年,与文字结缘,与编辑打交道,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作者的体贴入微,使人印象深刻。有的编辑对于作者的投稿回复非常及时,用与不用、好还是不好,一清二楚,不让作者着急;有的编辑善于改稿,一篇本来不合适的稿子,经过他的修改,发表在版面上,让作者惊喜连连;还有的编辑经常用电话、QQ等方式,与作者讨论稿件,帮助其理解报刊用稿风格。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稿子发表在北京的一家报纸,可是作者名字署错了,正在狐疑之时,就接到了编辑的致歉电话。还有一些编辑,从别的报刊转载我的稿子,千方百计打听到我的地址,寄来稿费和样刊样报,给人意外之喜。
好编辑是作者的好老师和好伙伴,他们与作者很少谋面,却借着文字相互取暖。记者节来临之际,我要深深地祝福他们,因为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地处在媒体背后,却也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