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把树上最后一批山楂果摘下来的时候,季节到了,楂熟蒂落。好在我提前给山楂罩上了网袋,妥妥兜住了它们。伸到平台外的枝桠末梢上,还挂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果子,红彤彤的很诱人,无论我怎样努力,总也够不着,为了安全起见,只好放弃,留给嘴馋的小鸟啄食吧。
十月金秋,也是山楂成熟的季节。每年的国庆这天,我都会来到园中,摘下一些红灯笼似的山楂果,把山楂方队摆起来,以烘托节日的欢乐和喜庆。平日里,我喜欢站在山楂树下边摘边吃,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我也会隔三差五摘些送给亲朋好友,分享收获的喜悦。记得前年孙宝回国,国庆期间,一岁多的小宝贝,每天自己提着玩具小篮,跟外婆一起采果,那情景让我感觉幸福至极,一年的辛勤劳作,只为这一刻,值得!
前几天,年逾七旬的大姐,转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大清早送来了爱心早餐:蒸烙馍、炸圆子,家乡的美食,二者卷着吃那是绝配。大姐也爱种植,以前她在老家居住的楼前空地上,开垦了一块菜地,不仅保障了家人菜篮子的供应,还常常送些给我们。我的很多种菜经验是跟大姐学来的,所以大姐对楼上的小菜园情有独钟。这不,大姐迫不及待地来到园中,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巡视一番后,亲手摘几个山楂,掐一把红芋嫩叶,剪一把水芹,再拔两个水灵灵的萝卜,脸上洋溢着欢喜和满足。
节气真的很神奇,寒露刚过,本来还有些酸酸硬硬的山楂,突然之间变得沙沙面面,还有一丝丝的甜。今年应该是山楂挂果的大年吧?一棵花盆里的小山楂树,竟然结了200多个果实。想想它从早春二月萌发出的第一片叶芽,到打苞、开花、结果、成熟,大约需要八个月的时间。作为园长的我见证了它们的成长,深知果儿背后的努力,自己的辛勤付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诗人李绅的这首诗,描绘出农人日日劳作的生活景象,“辛苦”二字我最懂。
盛夏,山楂树叶片宽厚,树上密密麻麻的山楂小果,倘若水分不足,叶面就会变黄,甚至变得焦黄,这对正在生长中的山楂果来说是致命的伤害,小树因此会没了以往的精神气。望着边缘已焦黄的树叶,一个个摇摇欲坠的山楂小果,除了心疼,就是增加浇水的频率。有时因为忙,没能及时补水,一天的工夫,小果会变得干皱起来,让人怜惜,只能祈祷它快快吸足水分,再经过一夜的滋养,能重新绿意盎然。
初秋,山楂的美好时光开始了。适宜的气候使果实日益膨胀,真是一天一个样,迅速生长。山楂的颜色也从浅绿、深绿,再到微红乃至大红,人的心情也跟着丰收季的即将到来而兴奋不已。但有时遇到强台风,怕大风吹落果实,等不及熟透,只好提前采收,落袋为安吧。有一年,我就是身着雨衣,顶着台风和大雨采摘山楂,从而让它们“颗粒归仓”,颇有些“双抢”的滋味。
待到霜降后,山楂树的叶子会慢慢变红,像香山的枫叶红,迷人的美,我会捡一片红叶做书签,夹在自己的书中。去年到了寒冬,树叶纷纷飘落,唯有两片红灿灿的山楂树叶,依然屹立在高高的树梢上,在瑞雪中格外耀眼,像雪中红梅一样,不畏严寒,顶风傲雪。我默默为它们鼓劲,为它们的坚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