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王良武:三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妈妈别怕,有儿子在!”这是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儿子对老母亲的承诺。这个孝老爱亲的儿子,就是我的好朋友袁满,平时大家都叫他三哥。

三哥是个孝子,家里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他的老母亲今年91岁高龄了,平时大家问候老人家身体状况时,三哥总是回答:“老母亲身体还不错,没有大问题,主要是年纪大了。”去年11月30日,我和三哥等几个朋友开两辆车到杭州办事,出发前,三哥特地去看望住在其大哥家的老母亲。老人家身体状况还好,精神状态也正常,三哥就放心地出发了。12月1日下午,我们计划赶到宁国市住一晚,第二天顺着宁国到宣城的“小青藏线”走一趟,然后回合肥。就在大家准备入住宁国的酒店时,三哥打电话给我说:“家里老母亲身体不适,精神恍惚,催促尽快赶回家。”得知消息后,大家都暗暗着急,立刻调转车头,往合肥方向疾驶。一路上,三哥的电话里不断传来老母亲状况危险的信息。三哥一边了解老母亲的实际情况,一边安排家里一定照看好老母亲,不要出什么闪失,不管是什么情况,一定不要急着给老母亲穿老衣。三哥知道,老母亲最疼爱自己,看不到他,老人家不会撒手的。

我们两辆车,一前一后行驶在高速路上,当看到三嫂驾车从我们车边疾驶超车时,大家格外感到紧张,感觉三嫂在用孝心开道,在和时间赛跑。不到晚上10点钟,我们一行终于回到合肥,三哥、三嫂立即来到老母亲身边。看到已经穿上老衣的母亲,三哥跪蹲在老母亲的床边,双手轻轻地拍打着老人家,一声声喊着:“妈妈、妈妈。”似是苍天有眼,更是母子连心,已是昏迷状态的老母亲,听到三哥的呼唤,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嘴角开始颤抖,张开嘴想和三哥讲话。三哥脸颊紧贴着老母亲,向老人家问长问短,一点一点地唤醒了老母亲的记忆。慢慢地,老人家讲话也清楚起来,甚至状态逐步恢复正常。

“慈母怀中抱,世人莫取笑;百善孝为先,几人能做到。”及时赶回家的三哥,把老人家从奈何桥上请了回来,亲情、孝心的疗效,胜过任何灵丹妙药,妙手神医,三哥用孝心创造了一个奇迹。看到老母亲精神状态慢慢好转,三哥长长吁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第二天,三哥请来专业医生给老母亲做了认真的检查,老人家已经和以前一样恢复了正常。

三哥不仅孝顺,也重悌德,对待兄弟晚辈也是尽心尽力。三哥的兄长袁二哥是3年前去世的,去世前袁二哥身体一直不好,需要长期看病吃药。当时家里兄弟商量,袁二哥的医药费用由兄弟几个平摊。每次袁二哥需要治疗时,三哥再忙也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带着袁二哥到各大城市大医院寻医问药,一切花销三哥也是毫不吝啬、独自承担。可怜的袁二哥,这边正在吃药治疗,不幸又遇到车祸。袁二哥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9天,每天费用过万,三哥就揣着存折守在医院。最终,袁二哥还是不幸离世,留下两个孩子。三哥又毅然承担下照顾侄子、侄女的责任。为了解决侄子的婚姻大事,他安排侄子在自己的厂里上班,并筹款给侄子购买了商品房。为了给侄子找到合适的对象,到处托人介绍。有一年春节期间,来了一家客人给三哥拜年,快到吃饭时,听媒人讲,有合适的姑娘要约侄子见面。于是,三哥丢下一家热热闹闹拜年的客人,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带着侄子冒雨相亲去了。如今,侄子已三十几岁了,婚姻大事还没有解决,三哥总是各方托人打听,希望早日给侄子找到合适的对象,以了却自己的心愿。

三哥袁满是肥东撮镇人,做企业的。也许是好人好报,三哥的企业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我和三哥在一起聊天,经常重复一句话:我不敬重有钱人,也不敬重有权人,但三哥的孝心、悌德,永远值得我敬重,也值得我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