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过年习俗,谁也不会忘掉。
迎年,似乎农村动手最早。尽管大多是新盖不久的楼房,过新年,不能不增加点新的内容。大堂屋是过年的聚会场所,又是表示礼仪的地方,换新颜,首当其冲。
中堂画,是精神追求的具体表现,必须精心置办。去书画市场买一幅装裱好的青绿山水,或是一幅松鹤延年图,端端正正地挂在堂屋的中央。对联也要仔细地挑选,质地最好是大红洒金纸的。请来书写高手,写上最能够抒发心情的内容“小康如歌,融和谐春色;大笔似椽,题写幸福华章”,不妨再加上一副“时雨无声亲百姓,春风有意惠三农”,挂在中堂画的两边,红彤彤,满堂生辉。
长条几是堂屋里最重要的摆设,所陈列的饰物,更是心意的表现。蜡台成双,插瓶配对,还要摆上座屏、座钟,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灯笼也要换新的。大红的颜色,还要配以黄色的流苏,一边贴上姓氏,一边贴上福字,挂在堂屋中,挂在大门旁,那叫气派。
物质虽然丰富了,许多食品本可以上集市去买,不知为什么,总感觉不自己动手,不足以表现对过年的重视。
鸭子要自家杀、自家腌、自家回卤。回卤,是江淮地区腌制咸鸭的绝活。把腌渍时逼出来的血水,加上生姜、八角、花椒、红椒等,熬制成卤汤,等咸鸭晒到半干的时候,用热热的卤汤反复浇鸭子的里里外外。浇卤汤之时,也是咸鸭味溢出之始,再放到太阳下晾晒,一股股香味飘出,真让人口水流三尺。人们看着闻着,总会在心里说:“这才是年味。”
我的一位表弟,除了是腌鸭子的高手之外,还是摊粉折子的行家。粉折子,这是合肥周边过大年的时令食品。用绿豆、豇豆磨成面粉,再一一摊成薄薄的饼,切成条状,晒干之后,白中透绿,绿中透香,放在荤汤中下出来,无人不爱。时近大年,表弟总要带上两只咸鸭,一袋粉折子来到我家,说是给我们送年味来了。朴实的语言,却有无尽的诗意。
乡村迎大年,东家是这样,西家也是这样,虽然嘴上说“只与人家比种田,不与人家比过年”,可暗地里,一家学一家,一家赛一家,家家都已经进入了小康,日子过得蜜样甜。看看一家家门前,一排排高高低低挂着的咸鸭、腊肉、风鸡,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匾子里放着元宵面、粉折子,还有芝麻花生米,说是晾晒,分明是一种喜悦心情的释放与袒露。
其实,城里人也心中有数,过大年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谁能不记在心中,挂在嘴上。
作为在内当家的主妇们,谁都想在过大年时一显身手,也好让儿孙们品品过年的味道。
灌香肠,要灌出自家的味道来,虽然是请摊主代劳,但佐料一定要自己动手,有的还是祖传秘方。香肠晒在阳台上,一环连着一环,在主妇们的心目中,比五环旗还要好看。还有香肚呀,捆蹄呀,下的是功夫,凭的是手艺,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风味。相互学习,互通有无,为了备年货,连邻里关系也不由地热络起来。
我家制年货,老伴也有几手绝招,比如做酱肉,就深得儿孙们的喜欢。精品五花肉,放进由生姜、花椒、五香等熬制的卤汤里,还要镇上重重的石头,隔日翻一次。半个月后,拿出来晾晒,一俟晒干,花纹如大理石,颜色像红玛瑙,看一眼都舒服。做捆爪更为绝妙。用鸭肠子捆鸭爪子,要密,要紧,经过腌制之后,用细麻线穿成串晒。那外露的鸭蹼,在阳光照射下,真的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一花引来万花开,万紫千红接队来。腊月里家家户户的阳台,如同年货的展台。
经过精心装修的住宅,其格局似乎已经固化,因为过大年,也要使之焕然一新。擦玻璃,洗窗帘自不待言,客厅里小饰品也得花一番心思。中国结当然是要买的,要挑一边写着“福”字,一边写着“春”字的那种,这样方可主题鲜明。五光十色的彩灯也是要买的,越长越好,过年时挂在玄关处,别说多喜庆。年宵花,这几年已经成了城里人的新宠,谁家都要买上几盆。蝴蝶兰、大花蕙兰、水仙、杜鹃,水灵灵,红艳艳,与春色同驻。
腊月里,从乡村到城市,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此时若是有人问我,年味是怎么浓起来的,只要你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一定会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年味就在人们心中,年味就在人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