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刘学升:战友杨凡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在蚌埠“宅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我,从阳台窗口伸头往楼下望去,见到小区门口三名胳膊戴着袖章、面部戴着口罩的执勤人员,依然在坚守岗位,除了他们,再无旁人。回到屋内,我看到老战友杨凡发来的一条手机微信:想念战友们。

杨凡战友,我们也在挂念着你啊。

初见杨凡,是在1990年春季江苏镇江的军营。那是我参军入伍的第二年,在部队机关食堂当炊事员。一天,我看到通信连执勤排总机班新分来一位女兵,列兵军衔,中等身材,齐耳短发,皮肤白晳。她虽是新兵,却英姿飒爽。她说话直接爽快,显得性格开朗。当天,我便知道这个气质不凡的女兵来自湖北武汉,名叫杨凡。

总机班的女兵们在机关食堂吃饭,我都认识。我从部队往家里打电话,往往请在总机班的安徽老乡张燕萍、倪云、殷琰琰等战友帮我接通。杨凡虽然不是我的老乡,但自从我认识她以后,也经常请她帮我接转家中的电话,她每次都愉快地答应。杨凡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她平日特别喜欢吃辣椒,典型的“辣妹子”。我经常制作一些油泼辣椒,装入玻璃瓶中送给她,让她过足“辣瘾”。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后来,我和杨凡等战友陆续从部队退伍。回到地方工作以后,我见过杨凡几次。一次是在1998年,当时我在地处皖东北的家乡五河县工作,杨凡只身来到五河。我邀请她熟悉的五河李晓龙、灵璧张燕萍等战友作陪。另一次是在2015年,由省城倪云战友牵头,部分老战友相聚合肥,杨凡应约带着女儿从武汉赶来。当时我已从五河调到合肥工作,战友们欢聚一起,笑谈今昔,无拘无束,格外亲切。

2017年4月,我到武汉出差,住宿东湖翠柳村客舍。当天傍晚,杨凡与另一战友陈军霞驱车来到宾馆,把我接到武汉比较出名的龙虾店——巴厘龙虾。我们喝着五粮液,品尝美味小龙虾,共叙美好战友情。

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国人原本温馨美好的团聚时刻。为了抗击疫情,武汉宣布封城,杨凡和众多武汉市民一样,被封在了城内家中。

武汉封城以来,杨凡便成为包括我在内的战友们关心的对象。这些天,只要一看到“武汉加油”“天佑武汉”等字样,我的脑子里就会迅速想到杨凡。好在,杨凡在战友微信群中,能够正确面对疫情且精神乐观,“总会过去的,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切都会好了。”“感谢同胞们对武汉的支持,大家都保重!”“中国必胜!”她发在微信群里的话语,让我感到,杨凡不愧是当过兵的人——杨凡不“凡”!转而一想,杨凡同众多封城“宅家”的武汉兄弟姐妹一样,也是凡人。凡人所做的事情并非都平凡。他们积极响应和服从政府号召——“宅家”。家也是城。留守家中不出门,不给防控工作、不给社区添乱,就是为抗击疫情作贡献,理所当然受到我们的尊重。

细雨仍在下。这是贵如油的春雨,预示我们离恢复正常生活应该不远了。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愁云岂能遮望眼;毕竟,吾今双眼观雨意,亦知终会有晴时。我坚信,有举国上下14亿同胞的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最终一定会取得伟大胜利!

我和战友们彼此祝福,互相鼓励。我们与杨凡相约,待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疫情结束,大家再相聚武汉,同饮庆“功”酒,再叙战友情。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