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葛良琴: 燕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借你家的盐,不借你家的醋,只借你家的高楼大屋住。”我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也不似现在的小孩,要背古诗,那时只有亲戚邻人教小孩一些俗语童谣,深得小孩的喜欢。这首谚语实在好,却不是我从外面学来的,是母亲所教,故也是我最喜欢的,它让我想起母亲在世时的好。

我老家认为燕子来了要发。发什么?发财,养猪旺,家运要转好。所以,燕子来了要待它好。“燕子不进愁家门”。母亲相信燕子是能带来好运的,而且燕子认得门,今年来了,明年还会来,就像家里的老亲,熟门熟路惯了,莫看平日音信不通,一逢过年过节就上门来了。像算准了日子一样,父亲刚把早稻田平出来,秧田水也才放满。某一个黄昏,母亲要关门了,咦,一个黑影从门缝里闪了进来,不一会,又进来一个,是老燕子回来了!只不过,它们变得更黑更亮了。是不是它们在南方过年,也给自己做了一身新衣裳?我爱惜地摸着过年时父亲给我新做的黄卡其布裤子,望着梁上的燕子,发了很长时间的呆。

我心里算着燕子旧年离开的日子,好像也有小半年了吧,路上它吃什么?下雨它在哪里过夜?它怎么记得来我家的路?无数的小问题,装满了我的脑袋,可是没有人能告诉我。

等到小燕子出生,我就要放暑假了。我整天看着老燕子飞进飞出,忙忙碌碌,又亲亲热热。这段时间,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有时老燕子久不回来,小燕子会急得喃喃呼叫。后来我读到苏洵的“竹萌抱静节,乳鷇含淳音”的句子,心里就无限畅意——爸在,妈也在。锅台,饭后洗得干干净净,竹刷、砧板、饭碗,也都收整好在那里。房后的山岩,汩汩流着泉水。门前的枣树,细密的叶子间漏进来细碎的阳光。桂花树又长高了,叶子绿得发黑,和屋檐一样高了吧。

我们家堂屋的梁上,就有个燕子窝。有一次,我趁老燕子到畈上衔泥去了,搭梯子上去摸了摸小燕子,哪知老燕子回巢后,把小燕子从梁上踢下来,差点摔死。原来燕子认气味,人手沾过后会留下异味,为燕子所不喜。母亲气得说不出话来,她是在担心燕子明年会不会再来,我也急得要哭。原来这燕子不可以亵玩,只可以敬重。

再后来,小燕子学飞,偶有一两只雏燕掉下来,我再也不敢用手去托,小心翼翼地在旁边看守着,怕猫来衔走了它。

小燕子长大,会分出去单住,等巢里又只剩老燕子的声音时,母亲会怅然地自言自语:养大了就飞走了,这小东西,跟人一样。又回过头看我们几个儿女,不说话。

夏天日子长,等到日头衔山,燕子会飞到门前的畈里洗澡,有时天黑了也不回家。母亲会开着门,等燕子回巢。半夜里,夏虫嗡嗡,梁上燕子呢喃。母亲和姐姐还在地下剁菜叶,砧板声声。再贫瘠之家,也会有一种平康安乐之意。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