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年底的时候,单位内部建的局域网,照例要收取新一年宽带费用,因考虑到很快就要搬家,我便没有再续交。这样做其实还有一层想法,就是这个叫做宽带的,其实一点也不“宽”:号称入户有4兆的带宽,实际测只有2兆,平常上网什么的,都是一波三折,顺畅的时候比较少见,特别是到了上网高峰时段,那个“堵”,与咱们大合肥交通高峰时段的通行状况有得一比,常见的情况是:电脑界面上加载的圆圈在不停地旋转,就是不见界面显现出来,偏偏很多时候还要急着在网上操作一些东西,往往急得人手足无措,恨不得将电脑掼到地上。
但没有网络的日子肯定也是不行的。不是都在标榜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社会了么,网络已经成了居家必需品,就像一日三餐不能不吃饭一样。特别是,家里还有一个“网虫”——正在国外读书的女儿,如果她放假回家没有网,“会要了她的命”。于是,急忙找到一个在某通信公司供职的朋友寻求短期应急之道,他很热心,给我推荐了一款内嵌通信卡的移动式上网设备,也就是无线上网设备,理论上的带宽有100兆之多,应该够用了,急忙办好账户、密码等,开通一试,虽然带宽没有达到100兆,但是比原来的网络畅快了许多,心中自是满意。
年关越来越近了,女儿放假从国外回来了。果然不出所料,刚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上网,刷刷几下,便叫嚷:“网速不行,太慢了。”我解释了半天,她才十分不情愿地嘟囔着:“真受罪。”偏偏她需要用网的“家伙”还很多,接二连三地拿出手提电脑、iPad等物件,摆出一副霸网的架势。我们劝她注意保护眼睛,不要用眼过度。她表面上应允,暗地里却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网不离手,每天晚上都鼓捣至深夜,耍起了两面派并乐此不疲。此时,做父母的只好弘扬中华民族千年美德,以忍让为首选,尽量不用网或者不看电视,让女儿一个人在网上“扑腾”。
看似平静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一天晚上,大约九十点了,正在房间“网战”的女儿突然大叫了起来:“怎么网没有了?”随即匆匆忙忙地冲出房间,忙不迭地叫着。我立即查看那个上网设备,只见信号灯由绿色变成了黄色,应该是出问题了。“快找人问问。”女儿立马催促道。我说太晚了,明天问吧;女儿强烈反对,跑去联合她妈妈给我施压。“重压”之下,我只得立即打电话向朋友咨询,朋友告诉我将网卡拿出来重新插好试试,如不行,只能报后台维修。通话的当儿,女儿已经迅速将网卡拿出并重新插好,只见依然如故,只得打电话报修并提出尽快修好的要求。对方答应先调试,如不行,只能明天白天再查修。焦急等待中,得到的是暂时修不好的答复。女儿满脸写着失望,一下子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我们劝她早点休息,她哪里听得下去,立马在手机上购买了流量,姑且聊胜于无,又当起了“夜猫子”。
这样的事故,没过两天又重复上演了一次。这次女儿的“怒气”更加不可抑制,强烈抗议我们的“敷衍了事”。想想快过春节了,我们只好到单位交钱,续了半年的内部局域网。有了“双保险”,女儿才没说什么,我们也能用网和看电视了。
春节过去没有多长时间,我们就搬家了。搬家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保证家里的网络畅通。为此,我们选择了光速宽带,号称入户可以达到200M,是否能达到“理论值”我们没有测,但自此以后,各种电子设备上网卡顿的现象终于没有了,女儿对此终于给了“还可以”的评价。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网。互联网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就像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一样,互联网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有幸置身这一时代,既要积极适应,紧跟其步伐,不至于成为一个“门外汉”,又要防止沉溺其中,不自主地患上“网瘾”。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场考验。要做到长袖善舞,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