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淮南市贺疃镇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开拓脱贫致富大道

如今,走进贺疃镇脱贫攻坚主战场,无论是生猪养殖产业、经果林产业、水产养殖产业,还是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处处沐浴在全镇人民奋斗成果的光辉下。一个个涉贫企业、一个个扶贫产业、一个个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精彩纷呈,仿佛彩带串明珠般绚烂多姿,而串联这些明珠的丝带就是这一条条乡村道路。

投资2700万元的015县道、019县道改造完工;扩宽17条38公里村级道路;史圩村半张路、唐集村西黄路、均刘村幸福路正在铺建......贺疃镇农村道路建设激战正酣,这一系列农村道路工程的实施,无不彰显着贺疃镇交通建设的巨大变化。

2014年3月,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2016年以来,贺疃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深化认识、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镇人民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增添助力,带领全镇人民奔向小康。

脱贫攻坚,交通当先

贺疃镇位于潘集区西北边境,地处偏僻,农田广袤。过去,贺疃镇农村公路普遍存在路况差、路面过窄、断头路多的情况,“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是昔日贺疃镇农村公路状况的形象写照,人车“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难”,让广大群众长期饱尝交通“瓶颈”制约之苦。对此贺疃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按照区委提出的全区脱贫攻坚“十项重点工作”要求,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当好扶贫开发排头兵,不断强化项目建设组织领导,以畅通农村道路推进脱贫项目顺利实施为己任,向打破交通瓶颈发起总攻。

经过几年的奋斗,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四好农村路”交通网络正在全镇迅速建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和更有力的支撑。

要想富,先修路

农村的墙壁上有各种宣传口号,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那句“要想富,先修路”,可以说修路这件事对于农村人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执着”。经过多年的努力,村里已经全部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极大的满足了村民们出行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道路的尴尬逐渐显现:由于缺乏维护,路面坑洼不平,车辆行驶颠簸影响车速;村道路面普遍狭窄,宽度大多只有3米左右,当有两辆车会车时很容易就堵住了。狭窄不平的村庄道路不但给村民出行带来诸多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农副产品的运输。

为改善全镇的交通条件,贺疃镇整合资金对农村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改善路况,拓宽路面,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农村道路水泥路面平整,路面宽度达到5米,足以让两辆家用小汽车顺利通过。截止2020年3月底,全镇共扩宽了17条通村、出境路共计38公里,大大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现在各村到镇里骑电瓶车仅需10分钟,而从镇到区里也大大缩短了时间。道路通畅,农民们就有了新的天和地,就有了希望和未来。借助便捷的交通条件,贺疃镇的农副产品也能及时销售出去,群众们的生产热情更高涨,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充足。

路通自有财富来

塘西村位于贺疃镇东片,是全区34个贫困村之一,2017年之前,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往塘西村的道路都是路面宽度只有3.5米左右的水泥路,路面损毁较为严重。道路狭窄路况差,交通条件恶劣,严重阻碍了塘西村的脱贫步伐。要摘贫困帽,先修致富路,经过研究,贺疃镇党委在塘西村规划修建了南北方向的陈秦路,总投资1200万元,全长5.08公里,南起S015县道,北至化古路,贯穿唐集、塘西、古路岗三个村,水泥路平均宽度达到5米以上,沿路种植海棠、女贞、水杉共3500棵,路面宽阔平坦、路旁花树摇曳,成为贺疃镇最靓丽的风景路。

陈秦路的竣工提升和优化了贺疃镇的招商引资环境,为塘西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2018年贺疃镇利用土地与交通优势,引进双胞胎集团旗下子公司淮南双胞胎德荣猪业有限公司,公司投资3亿元在塘西村建成占地500亩的年供商品苗猪22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双胞胎德荣公司流转贫困户土地,每年给予农户流转费1300元,与全镇111户贫困户签订了入资协议,每年贫困户分红不低于2400元,与四个贫困村签订入资协议,按照每个贫困村入资资金的7%给予贫困村固定分红,同时为周边群众创造了诸多就业岗位。陈秦路从015县道一路通到德荣公司,为公司的生产、销售等运输环节提供交通服务,为企业运营创造了良好大环境,可以说是真正是一条推动贺疃镇农业发展、贫困户增收的致富道路。

一路一桥总关情

家住杨祠村的贫困户杨荣昌,为了摆脱贫困自主发展产业,在杨圩庄后圩组经营着十几亩的酥瓜大棚,刚开始因为庄内的道路问题给他带来一些麻烦。大棚生产路没有铺垫,一到雨天全是稀泥糊,电瓶车无法进入,酥瓜采摘必须两个人用框子抬,大大增加了劳动量;大棚前的村庄路面都是大大小小的坑,导致运输酥瓜的车子剧烈颠簸,酥脆的瓜一颠很容易炸开,每次运输都会造成部分酥瓜破损。坑坑洼洼的道路不仅给杨荣昌的酥瓜销售带来了难题,也给杨祠村出行的群众埋下安全隐患。

帮扶责任人将这一情况反映到镇扶贫办和民生办,镇党委专门为此进行研究商讨。为帮助杨荣昌发展产业脱贫,并改善后圩组43户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贺疃镇党委政府制定方案对这条村内道路实施了水泥铺设,同时又用矸石为杨荣昌的大棚作业路进行了铺垫,连接了大棚与村庄主路,解决了酥瓜转运难的问题。铺设后的水泥路平坦宽敞,彻底解决了贫困户酥瓜运输和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

这些都只是贺疃镇“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贺疃镇党委政府全力推进脱贫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步伐。2016年以来全镇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7亿元,新建矸石路232.4公里;硬化水泥路147.2公里;新建柏油路36.3公里。基本形成了“一环三横四纵”的交通格局,一环即环镇路,三横即015县道、杂塘路、古伍路,四纵即陈秦路、019县道、斜井路、杨刘路,初步构建了贯通全镇的交通大动脉,使全镇14个村3多万群众受益。

路通则民富,路通则民安。随着贺疃镇四通八达的农村水泥公路网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行路难”、“运输难”问题,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降低,同时也为引资办企业办基地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眼下,贺疃镇“四好农村路”建设战犹酣,贺疃镇党委政府正以“乘风破浪”之势,彰显执政为民的宗旨和情怀。随着全镇交通“大动脉”日渐形成,贺疃镇必将全速追赶超越,谱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华丽新篇章。(通讯员 / 丁晓东)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