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杨战:乐在其中

少年时代,大院里的孩子们聚在一块儿,除了玩泥巴、打弹子,或者扮成敌我阵营相互“厮杀”,也没有多少娱乐节目,经常是父母叫着回家吃饭时,我们早已汗“泥”浃背。

在记忆中,初学象棋大约是十岁。对围棋产生兴趣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那时的“中日围棋擂台赛”牵动万人,影响巨大。十分喜欢下象棋的父亲,常常约朋友在家里对弈。也许,他观察到我的大院业余活动呈现“疯狂状态”,想让我的性格有所收敛,常常将我叫到他身边坐着,看棋!就这样我慢慢地爱上了看棋、下棋。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学会了象棋以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智力,尽快让大人丢掉我“臭棋篓子”的认知,便到处找小伙伴下棋。赢了,喜形于色;输了,垂头丧气。根本没有尊重对手的概念和涵养。直到中学时,学校组织校园年级象棋比赛——我在晋级赛过程中,战胜了一位年级象棋高手汪同学,内心狂喜。没想到赛后,汪同学在班会上谦虚地和同学们说希望我能组织“象棋班级兴趣班”,让大家课后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棋艺。这种延伸棋外的胜负观和气质,给我留下极佳的印象。从那以后,我的棋风开始由“力战性”向“攻守兼备”转变。

在我的大家族中,大伯、叔叔、姑父都是医务工作者,也都是围棋高手。直到前几年,每逢周六或周日,几位长辈总是会聚在一起“手谈”。他们一壶茶,几包烟,纵横黑白世界,笑言胜负得失。那时光,他们忘却烦劳,淡泊世事,从日升到月明。他们告诉我,要重视围棋复盘的过程,隐约地透着棋如人生的哲理。对于我来说,陪伴在长辈的身边,感受着浓浓的亲情,也享受着优雅的时光,总是一段惬意!几位长辈也曾经组成家庭队,和卫生系统围棋队进行过友谊赛,当时,观棋者众,气氛热烈,传为一段美谈……

如今,乐在棋中的家庭氛围,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已很少找人对弈了,短兵相接,硝烟顿起,不太适合自己的心境;更多的是在网上寻找对手,羽扇纶巾,笑看风云,手谈依旧。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