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肥西上派:平凡小巷变身“文化巷” 安置小区“蝶变”迎新生

每栋楼前都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让车辆停放更有序;建立四方议事协商机制,让小区“揪心事”在协商中化解;以墙绘、浮雕、照片墙等形式还原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文字,让平凡的小巷变身为“文化巷”,更有历史韵味。6月10日上午,肥西县上派镇开展城市社区文明创建观摩活动,上派镇中心组全体成员、15个城市社区书记以及上派镇相关部门走访观摩了包含安置小区、背街巷道等在内的7处地点,在观摩中交流先进做法,在比学赶超中寻求突破,力争提升城市品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平凡小巷变身为“文化巷”,小区品质提升

6月10日上午7时,观摩组走进金星和园一期,小区内道路干净整洁,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有序。金星和园一期2007年交付使用,2018年7月由社区接管物业管理,在文明创建督查中,存在着绿化缺失、电动车飞线充电、乱停放等问题,金星社区逐一销号整改,补种草坪6000平方米,还栽种了2000株月季花,同时打造消防安全楼道文化。对于乱停放问题,社区重新划出车位,担心电动车乱停放,就直接在每栋楼单元门前划出非机动车位,引导居民在车位内有序停放。“现在大家不再把电动车随便一停了,车子都有停车位。”站在自家楼栋下的魏女士说,文明创建以来家园变美了,“我们住着也更舒心了。”

小区环境大变样,背街小巷也给了大家很多惊喜。在古埂文化巷,观摩组首先看到了古色古香的的古埂记忆文化墙,因临近有着四千多年文化历史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埂岗,古埂文化巷还利用浮雕、照片墙、艺术标牌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文字及生活形态进行还原,展示新石器时代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艺术等时代特征。此外,巷道里还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廉政文化宣传画,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交相辉映,彰显了古埂文化巷的独特气质。

创建议事协商机制,小区事小区议

走进滨河家园小区亦是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仲夏季节,小区里绿意盎然,树木都修剪整齐,草坪上绿草如茵,车辆整齐停放,广场上居民健身聊天,怡然自得。

然而一年多以前,滨河家园完全是另一幅模样。据肥光社区党委书记卞芳介绍,滨河家园一期有住房1064套,居住了4200多人。居民构成除了回迁安置祖居户、买房户以外,流动人口占大多数。

“以前小区里有乱摆摊、群租房扰民、高空抛物、乱堆乱放现象。”2018年12月,肥光社区接收,在滨河家园实行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组建滨河家园物业项目部,规范保安、保洁队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我们建立了四方议事协商机制,实行‘提议办评’模式。居民代表收集居民问题,根据问题设定议题,居民代表、社区、物业、第三方社会组织定期召开四方协商会议,共同商议确定下一步治理问题清单,由社区、物业具体负责,居民参与、协助、监督问题落实,最后召开会议由居民代表进行评议,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测评,与物业人员绩效挂钩。”卞芳介绍道。四方议事协商机制,既发动了居民自治热情,也监督了物业管理工作,让小区的“揪心事”在协商中解决,让文明创建真正创进百姓心中,形成日常行为习惯。

目前,通过议事,滨河家园小区建设了非机动车停车棚,地面90%的机动车都进入地下车库,小区面貌也发生了巨变,“这也就一年多时间,我们小区完成了从‘回迁房’到‘商品房’蝶变,我们业主们都要笑醒了。”居民李跃林在朋友圈为肥光社区的“大刀阔斧”点赞。

当天上午,观摩组一行还走访了工商小区、安全巷、食品小区、凉亭小区、四十埠家园、泰来尚品菜市场,从整治提升、市场管理等多方面交流文明创建先进做法,“我们既要到问题集中的地方,也要到创建管理先进的地方,在对比中,找到问题症结,学习先进做法,切实做好文明创建工作。”一上午的观摩结束后,上派镇党委书记翟荣胜说道。(张琳琳  李强 颜安 周梦兰 )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