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农历五月五,过端午。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含冤怒投汨罗江自尽,后人将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艾草是端午节的必备之物,民间有端午期间家家户户挂用红绳扎好的艾草于门上的风俗。据说,艾有驱毒辟邪、招纳百福的作用,人们在这一天插艾,以祈福生活的美满和安康。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每至端午节,空气中就弥漫着艾草的特殊香味。人们用嫩艾制作美食,做成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叶饼等食物,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还是一种“绿色农药”,或叫“生物农药”,可以驱除如蔬菜上的小虫子等害虫。我准备尝试用它来消灭自种的绿蔬上的小腻虫,以解决多年来的除虫害难题,提高蔬菜产量。
艾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也是一味中药。现代医学药理证明,艾草是一种能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其对病菌有着抑制和杀伤的作用,而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防治作用。它的全草可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由于艾草辛温的属性,适合用来活络通筋,因此,在中医上经常以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薰,人体吸进艾草的气味,可通畅全身的气血,自然提升免疫力,让体内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正所谓小艾草,大作为。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已是重要的民生植物。相传,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有一次,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同样患痢疾的将士,他带病出诊,却不小心被驱蚊的野草火堆绊了一跤,被火烧伤。但当他给将士诊治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病痛痊愈了。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无名野草点燃治疗病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将士病情好转。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可见艾的功效非同一般。
前两天,参加了一个艾草飘香的活动,即用小布片缝制成香袋,装满艾草、菖蒲、雄黄、檀香、红玫瑰。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是我第一次做香袋,虽然做的香袋形状各异,不够美观,但把亲手制作的香袋佩挂在身上,还是很自豪的。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必须继承并传承下去。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妈妈都会用家里的小布头,给我们七兄妹缝制各色各样的小香包,以祈求孩子们远离灾难,传递着母亲对子女最朴实而又真切的眷爱。
现在买艾草越来越难,有时为了买一把艾草,要跑不少地方。有一年,我们在女儿那边,先生买不到艾草,就折了家里的几枝金银花替代,很有创意,也是表达了一种心境吧。今春下乡挖荠菜时,发现了一处野艾草地,心里记着呢。近日,雨过天晴,我们驱车前去,远远就闻到了艾草特有的浓烈香气。顾不上小道的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不一会采了一大把,回家后找了几根红绳,个一组扎起来,像模像样的,把它们分别摆放在门前窗下,艾香满屋。
昨天和妈妈视频,妈妈说,梅雨季身上潮湿且痒。正在照顾妈妈的四姐对我说,小妹有时间再去多采些艾吧,晒干泡水,给妈妈擦身,驱除湿气、解痒。好的呢,赶明个多晒一些储存,供妈妈慢慢享用,对老人的爱正是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关心上。艾草,爱草,叫起来多么暖人。爱家人,爱自己,爱生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艾的季节,寻找艾,采摘艾,悬挂艾,艾香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