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端午前后,村庄陈陈轻香,自然是栀子花开得灿烂了。栀子花好栽,折根枝条插在水田边,第二年就有花来了,东家有、西家有,多得有气候、有场景。栀子花算不上美丽,洁白如雪、香得浓烈,因香而走俏。
村里的二狗子,拖犁下地,碰上一树栀子猛烈地开,停犁摘花,牛喷了个响鼻,栀子花香熏的。正好迎面来了春妞,二狗子忙着塞了朵栀子花过去,春妞没拒绝,顺手插进发际,喜得二狗子把使牛歌唱出了酸甜味。
这真算不得什么。栀子是中性的花,男人女人都可爱得。常见村里的汉子,左耳朵夹根纸烟,右耳朵夹朵栀子花,滑稽得可爱。女人把花戴头上,别胸襟,也大方得很。
送朵栀子花,送的是香气,还能有些什么呢?
寡汉条二狗子空喜欢了一场。过些时候又遇见春妞,随手摘了朵月季送她,被春妞撵着打,差点撵进了塘里。
村子里栀子花敞手送,别的花可不是能乱送的。
我上初中时,男女同学多不讲话,实际上内心都想说,就是憋着。李八斤老成,也比我们大一截子。一天,他提着鼓鼓的书包进班里,一包栀子花。他说,家树上结的,一树严丝密缝的,他摘了来,送同学。八斤有讲究,每个位子上放两朵,剩下的一堆,全堆在了芳子的位上。同学起哄:八斤的栀子花开了。
芳子不恼,芳子是农村的孩子,明白栀子花是能送得的。只是上课铃响了,芳子留了两朵栀子花,剩下的送上了讲台。
课是数学课,老师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帅帅的知青。这下轮到芳子的栀子花开了,开得一校园香。
李八斤没戏了,倒是芳子毕业后,嫁了数学老师。借栀子花送人,芳子送得大方。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栀子花开》,爱情故事。有一台词:青春纵然梦想很远,踮起脚尖就能更近一些。李八斤踮过脚尖,摘下了栀子花,却没能送进芳子的心里面。
古人们也是喜欢栀子花的,尤其是文人诗家画家,逮住了就写下挥之不去的妙句,诸如:“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气场足得很,色白、花香时,好词连连。至于,“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直白,却表达了心情,和栀子的香气匹配。
汪曾祺写晚饭花,也写栀子花。栀子花开,晚饭花还没鼓蕾,开还得有些时候。汪曾祺的栀子是不开在枝头的: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芬芳氤氲是栀子花的真谛。栀子花不精细,粗粗大大,香气掸也掸不去。汪曾祺好这口,所以他的文好,有栀子香气,会一直被喜欢下去。
关于栀子花好玩的事情还是有的。
某君,讷言,单位里似乎不存在这人。栀子花开天,拎来了一篮子栀子花,说是路边买来的,一朵五角,一百朵,篮子送的,花了五十元。
众人哂笑他,他不恼,少语,却说明白了。一老太太路边卖花,雨天,看了心酸,索性兜了底。
这一天,单位里全是栀子花香,他将花送给了单位所有人。其副产品是某女士自此爱上了他,爱栀子花香,也爱某君雨中买花这一出。
算是栀子花新开了一场。
端午老三样,粽子、艾草、栀子花,我单挑花一枝,爱极了它的香气。
门前有栀子一株,开得猛烈,香得霸气。下班时一老者牵孙摘花,摘了一大捧,用太阳帽兜着。
我驻足,老人示意孙子送我一朵,我接过,嗅了一下,夹在了耳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