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网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更愿意在自己的外貌上“投资”。有需求就有市场,美容医疗机构、生活美容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暴利驱使下,部分美容机构超范围执业,让爱美人士面临诸多风险,一旦发生事故,美容就成了“毁容”。
日前,记者从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支队获悉,目前我市正多措并举整治医疗美容乱象,竭力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非法医疗美容隐患丛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加关注个人容貌的护理,因此各类美容医疗机构、生活美容院大量涌现。同时,一些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非法医疗美容。去年7月,市卫健执法支队开展督查医疗美容乱象专项整治工作,在对我市周某经营的美颜工作室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工作室拥有“激光脱毛机”“黄金射频微针美容仪”等设备。经查,周某自2018年10月以来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个人及店员彭某两人在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执业证》的情况下,非法开展医疗美容诊疗活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据了解,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接到了多起举报投诉,反映一些生活美容院违规开展注射医学美容,给消费者造成身心伤害和经济损失。这些非法医学美容机构绝大多数没有符合条件的手术室,术前不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也不配备必要的抢救设施,一旦出现危险往往束手无策。非法医学美容机构多采用熟人介绍,或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信息,且经常选择酒店等不固定场所开展非法医学美容活动,一旦出现问题便销声匿迹,不仅维权难,执法部门调查取证也非常困难。
为此,我市持续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检查美容医疗机构129户次,非医疗美容机构场所486户次。近年来,共立案查处案件38起,移送司法机关3人,没收违法所得29.21万元人民币,罚款金额18.20万元人民币。
多措并举整治行业乱象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据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支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开展整治医疗美容乱象行动主要是检查美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诊疗科目和超范围执业情况;医师、主诊医师、护士资质和执业注册情况;核查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等相关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情况。检查生活美容院是否存在非法医疗美容行为, 非法购进和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行为。
整治行动中,市卫生健康委通过推送宣传短信、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播放公益短视频、设立宣传咨询台、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增强市民对医疗美容的认知。该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在选择医学美容机构时要一看机构资质,二看人员资格,三看诊疗环境,四看操作流程,五看医疗药械。特别是注射玻尿酸、肉毒素等美容均属于医学美容行为,只能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内,由具有资质的医师实施。如果一旦发生非法医疗美容引起的医疗损害事件,不要惊动对方,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卫生或公安部门报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郭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