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孙邦明:邻里之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楼“邻居”搬去省城了。几天未见,有些失落,忘不掉那些曾经结下的情分。 

她家3号楼,我家2号楼。站在阳台上,能清晰地欣赏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他们夫妻俩,早年纺织厂下岗,开出租车过平常的日子。 

认识她,源于女儿与她儿子在市里一所学校读高中,女儿高她儿子一个年级。女儿上高二的那年,我们刚从小镇搬进小区,人生地不熟。某傍晚,女儿要回校上晚自习,妻子和我恰巧都要上晚班,无人接送,有些焦虑。 

我们俩天生儿女心重,担心女儿的安全,正犯着愁呢。我只得下楼把女儿送上出租车,再特别地叮嘱好司机,一定要把女儿送到学校大门口,才稍微安心。未出小区,一辆标配绿的出租车,在我身边戛然而止。她伸出头来,笑吟吟地招呼着,“大哥,我把你女儿带着吧,和我儿子一道。” 

我很诧异,她是怎么认识我的,又怎么知道我女儿与她儿子同校?之前,我也不认识她,两家没有交集,也未曾说过一句话。可能是心地善良者,生性使然。她肯定是猜的,认为这个时间段,背书包的孩子和大人,都是家长送孩子上晚自习的。一个陌生人这么主动地帮忙,似乎天上掉馅饼,幸运地砸在我的头上,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岂能不高兴。自此,她给我的良好印象,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感动着感谢着。 

世人万千,擦肩而过的多;萍水相逢,送人玫瑰者,简单中显得有些不简单。有了第一印象,从此,我们两家越来越熟络。心存感激的妻子,时不时地送她点家乡土特产;我们巧遇打她的出租车,她也总是不肯收钱,推辞好久。如今好人好报,她儿子大学毕业,留省城工作。上半年,听说她儿子装修新房。未曾想到,这么快,暑假她家已搬去省城。她家走得不声不响,我想善良的她,必是怕麻烦别人。原来,人想得越简单,生活也许就越随意吧。 

住小区十多载,认识的人愈多,发现的美好也愈多,平常的烟火人间更有人气。隔壁送你一篮子乡下父母自产的蔬菜,你也会奉上几瓶土榨的芝麻香油;他家见你没有工夫,顺带捎回你的快递,你家帮忙看看他家的二宝等……只要你够真诚,伸伸手动动嘴,陌生变熟悉,甚至亲近,也许只在片刻之间而已。 

有人说,邻里难处,其实不然。凡人皆有两面,无完美之人。倘若你我皆以善良待人,以长处看人,念人好处,他人难处时,或困难一刻,将心比心,主动帮忙,有时仅是举手之劳,无论是邻里之间,还是互不相干的陌生人之间,也会相处得融洽和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