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全省第一!合肥蜀山区入选2020营商环境百强区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2月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区(2020)名单,合肥市蜀山区以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

近年来,蜀山区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企业开办和注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长三角“一网通办”等便利化举措,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开放共享,营造包容普惠的创新环境,加快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一流的优质企业,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

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化。简化开办环节。蜀山区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加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巩固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以及设立登记、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等环节整合成果,实行1个环节、1次办理。落实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改备案制度,通过企业开办平台提供在线预约服务。推进企业注册“集群”办理,为特定企业提供登记、税务、开户、政策、资金对接“一站式”服务。压减开办材料。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表”填报制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定。压缩开办时间。打通信息共享通道,利用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申领税控设备、银行预约开户、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

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化。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共享区域评估评审结果,项目无需单独编报评估评审。优化审批方式。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分办相关审批部门,并监督实施。蜀山区全面落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实行超时默认制。

提升长三角“一网通办”便利化。蜀山区加强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建设。在区政务服务大厅二楼设置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统筹推进业务部门业务协同,将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业务纳入综合受理窗口,优化企业事项和个人事项线下窗口综合受理能力,推进线下综合窗口收件。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开放共享。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数据管理常态化,增量电子证照生成实时化、自动化,适时向社会公布政务服务“免证办”清单,明确事项办理可免带免交纸质证照,申报信息和申请材料由后台数据库和电子证照库自动识别、自动填充、自动推送,让企业和群众办事零信息填报、零材料提交。

推广使用“皖事通办”平台。拓展“安康码”能级,逐步推动“安康码”在医疗、教育、政务服务、效能出行、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领域应用,实现从“一码通行、一码通办”到“一码共享、赋码生活”。

大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现“一窗通办”、无差别服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办、随时办”。在政务服务大厅推行7×24小时不间断办理,实现“随时办”。鼓励基层探索创新,通过下放、委托、网上办理、自助办理、代收代办等方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特别是个人事项办理向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下沉。打造蜀山区天鹅湖中央商务区政务服务“就近办”智慧分厅,设置“一网通办”专窗及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自助终端机,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间,不断优化办事效率和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打造政务服务“特色专区”。在线上充分挖掘“人才引进”全程网办、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应用潜力,建设“全程网办”“智慧办”特色专区,提升群众获得感。在线下大厅开设“营商环境绿色通道”,对重大、重点事项特事特办、领办代办,加快项目快落地、早投产。

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蜀山区印发《关于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通知》,通过单位自查、集中审核、进行公示等阶段,公布蜀山区实行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第一批),确定7家单位14项事项有关的16项证明性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

加快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引导和扶持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有关单位,创办或联合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载体,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提档升级,引导区内现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备案市级、省级、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加强与中电科38所合作,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双创基地建设。做好“中国环境谷”众创空间第四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申报工作。

加强项目申报指导和金融扶持。支持科技型企业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支持企业积极申报、使用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券,促进企业创新、降低企业成本,助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做好“科创贷”业务审核推荐工作,协调金融机构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助力,全年发放“科创贷”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双千”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左右,总数突破21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左右,挖掘一批瞪羚、独角兽(潜在)企业。

营造包容普惠的创新环境。培育创业示范基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市级、省级、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梯次化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积极探索“企业服务中心”运行模式,以涉企问题流转为抓手,形成线上线下、市区两级联动互通的标准化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组织百家企业政策业务培训会,召开合肥国际内陆港、水运港物流政策推介会,组织企业参加全省信保小微客户服务节等各级政策宣传活动。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市、区级奖补政策。加强全区外贸企业问题、意见收集梳理,加大解决力度。主动服务降幅较大的外贸企业,鼓励扩展外贸产品及转内销市场。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示范区独特优势,引导企业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拓展进出口业务,达成网上跨境业务合作。

稳定全区利用外资规模。围绕天鹅湖中央商务区、中国环境谷、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等平台优势,通过中科大、安大等校友企业资源、外事、侨务等部门资源、新兴产业协会资源和落地企业资源,积极拓展招商渠道。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审批效率。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将农村地区学校逐步纳入教育集团管理。完善城市健康服务网络,落实“一街道、一中心、两卫生服务站”布点格局。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各项基础制度。根据《合肥市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层级、内容方式等,并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推进“检查对象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精细化建设,完善与检查事项清单相对应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实现动态更新。

开展“十大诚信企业、十大诚信个人”评选活动,在全区树立诚信典范,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结合“四送一服”工作,对150家企业开展了企业信用查询及修复宣讲活动。把“信用合肥”平台应用嵌入区政务服务系统,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扶持政策兑现中,加入信用审查环节。加强“信易+”场景创新应用,探索开展“信易阅”、“信易行”、“信易贷”。持续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区信用办牵头对全区1124家进行指导并修复失信记录。开展“信易贷”平台宣传活动,推动企业入驻市“信易贷”平台。(刘胜男 刘亚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