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琳做客”徽派”聊版画:我们一直在路上

2769215534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著名版画家张国琳日前现身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栏目,畅聊新徽派版画。张国琳并没有过多谈及自己的艺术创作与成就,反而把话题放在新徽派版画和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从部队转业到安徽,他的梦想和担当:就是传承弘扬新徽派版画,30年来他做到了,他主持的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也做到了。虽然一路上有着各种不被理解甚至质疑声,但他从未忘了初心。“一些人真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又干了什么”,动情之处张国琳一度哽咽,直言“新徽派版画就是我们的命,没有这个精神,我们做的一切都将失去意义。DSC_8443

安徽木刻工匠曾创下辉煌

张国琳,安徽著名版画家,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为安徽省美协顾问,安徽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学术主持。他此番应邀做客徽派,就是要为新徽派版画鼓与呼。和他一起出现在直播现场的还有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主任、合肥市美协副主席、版画家汤晓云,安徽省钢笔画学会副主任、版画家王孟鸣。

说起新徽派版画,张国琳如数家珍。张国琳接受过著名画家周世聪的指导,进行过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在著名油画家梁玉龙、蔡亮的指导下也学习过油画的创作,但最后矢志追求的还是版画艺术。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综合版画,木版画……张国琳最爱还是中国传统的木刻套色版画。

张国琳介绍,中国的木刻版画是随着中国印刷术而产生的,而中国古代木版印刷的辉煌时代,是由安徽的木刻工匠创造的,史学家称”徽派木刻版画”。上世纪60年代,在著名版画家赖少其的倡导和组织下,安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木刻套色版画家,一大批有着安徽地域特点,有着时代精神的版画作品,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著名版画家、教育家李桦先生称这是新徽派版画,新徽派版画的品牌由此铸就。

新徽派版画仍是重要品牌

张国琳介绍说,去年安徽文联组织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安徽美术作品晋京展,在各界专家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强调:新徽派版画仍然是安徽最重要的美术品牌。从表面成绩看,当下安徽版画界依然处于业内前排,但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市场及多种原因,安徽的版画队伍锐减,现在还在坚持版画创作的画家只有几十人,而且作者年龄明显老化,虽然安徽近几年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版画作品排名靠前,但和全国各省市版画状况相比,安徽版画在质量数量上明显滞后。作为一个新徽派版画的承接人,张国琳明显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合肥文联美术创作中心成立18年来,一直把弘扬和继承新徽派版画,作为工作和创作的主要方向。张国琳说,每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他都要把普及新徽派版画的常识作为自己一项自觉的任务。

版画不同于其他的画种,创作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画稿创作,第二个阶段:制版创作,第三个阶段:印制创作,三次创作缺一不可。说起版画,很多人对版画作品的复数有曲解,殊不知一幅版画作品的创作周期一般都在两个月甚至几年。版画作品有严格的作者亲手编号和签名,每幅作品都是版画家的原作。

“合肥美术现象”受好评

张国琳介绍说,为了普及新徽派版画,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以公益的形式,在合肥市中小学校美术教师中举办了为时四年三期的版画学习班。目的就是要让新徽派版画在合肥中小学校园得到广泛普及,同时也提高了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

2003年,借着十六届全国版画展在合肥举办的东风,张国琳组织了合肥版画创作群体,从当初的三名版画作者,发展到了今天的30多位具有版画创作能力的作者,参加了2003年以后的历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历届全国美展,及全国重要的版画双年展,名家邀请展,出国交流展等。三次国家史无前列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都有合肥版画家的作品呈现。

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2001年8月成立,18年来产生出一批在安徽乃至全国美术界都得到了首肯和好评的优秀美术作品,在这个平台上陆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画家,包括20多名中国美协会员。美术中心先后策划组织了“合肥工笔画创作群体”“合肥版画创作群体”“合肥主题画创作群体”,这种集中创作和集体合作就是中国美术界给予好评的“合肥美术现象”。

主题画创作紧随时代主流

张国琳侧重谈了“合肥工笔画创作群体”与“ 合肥主题画创作群体”。2003年11月他受省美协之托,为省政府驻京办大厅画一幅反映安徽历史文化的壁画,他召集了多位中青年画家组成创作组,26天画了一幅高两米宽十米的工笔重彩人物画,表现了30位安徽文化名人,从老子画到邓稼先。这幅画在北京亮相引起美术界热烈反响。后来美术中心组织大家复制了一幅,在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美术特展上获得金奖。如今,合肥工笔画创作群体全是中国美协会员。

合肥主题画创作群体也逐渐壮大,现有成员50人,该群体紧随时代主流以主题画创作为己任,十几年来,每年完成1-2幅(组)大型中国画、版画精品,中国画10米以上,版画1.8米以上。如:中国画人物画《当代共工图》,城市水墨画《合肥印象》,中国画人物画《大建设者》,中国画组画《黄山神韵图》,绝版套色木刻版画《庐州遗韵》,中国画《壬辰大别山》,绝版套色木刻版画《邓小平上黄山》,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中国民族企业家——周学熙》,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绝版套色木刻版画《1978冬·凤阳小岗村》(180cm×110cm),绝版套色木刻版画《汉代太学·独尊儒术》,中国画长卷《湖舆胜境》,套色丝网版画《黄山神韵》,中国画人物画《1978冬·凤阳小岗村》等。

张国琳说,一路走来,风尘仆仆。18年的历程,初衷未变。如今,年逾花甲的张国琳退休了,但他还要把传承弘扬新徽派版画的诺言付诸实践,永远在创作的路上。

【嘉宾纵论】

主持人请王孟鸣谈到对新徽派版画的感悟。王孟鸣: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参加了新徽派版画的创作活动,新徽派版画的特点之一就是反映时代反映生活,他近几年积极参加了美术中心的创作活动,尤其是去年的“中国好人”版画肖像创作。翻开“合肥的中国好人”介绍,这些”道德明星”几乎都是在寻常工作岗位、市井巷陌之中的平凡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时代风尚,去培育更多的好人,这次美术中心组织十多位版画家,历时半年创作了30多幅高90cm宽45cm的黑白版画组画“合肥的中国好人”。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创作,主题画就是弘扬社会的主旋律,让艺术接地气。文艺作品的时代价值才是艺术的最高价值。十多年来美术中心的几十位作者先后完成了200多幅主题性创作。

嘉宾汤晓云也谈到征集新徽派版画作品的情况。汤晓云:说,2011年底,美术中心向合肥市委宣传部提交一份报告,内容大概:中国版画的囧境和安徽版画队伍的萎缩,老一代版画家不断离世,一些在当时期有影响的版画精品流失损毁,抢救性征集新徽派版画家作品的迫在眉睫。

这次征集作品范围是安徽版画界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20世纪30—40年代、50—6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的作者及安徽同时代优秀版画家的代表作品。“我和张宜银老师、张国琳老师、李家宏开始在全省各地了解老一辈版画家的现状及版画作品的现存信息。”汤晓云介绍说2012年下半年在芜湖、蚌埠、六安等市美协支持下,在郑震先生、易振生、张在元、关学礼、赵鸿恩、洪明道等老师的首肯和理解下,我们征集到近150幅新徽派版画版画精品。“当然在征集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作者的子女计较得失,并对此次活动产生曲解和质疑。”

汤晓云说,时间和现实告诉我们此次新徽派版画征集工作以抢救性的态度是多么的及时重要,2013年初郑震老师、张在元老师相继去世,老一辈版画家离我们已渐行渐远,新徽派版画那辉煌一页即将翻过去,作为后生有些事我们想到了,去做了,努力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意和知足。2014年《中国新徽派版画作品集》由张国琳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汤晓云还说,版画创作本来就周期长,对技能要求很高,而且是体力活。但做任何事业都要坚持。我现在负责合肥文联美术创作中心的工作,中心强调团队精神。我主要搞版画创作,我会坚持走继承弘扬新徽派版画的道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文   薛重廉/图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