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娱新闻 »

黄建新聊新片《1921》:要平着看而不是仰着看一百年前的年轻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 将于7月1日公映,影片在上影节首次公开放映后收获热烈反响。影片在上影节期间也发布了“火种版”预告,该片总导演、 “大业系列”掌门人之一黄建新导演21日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平着看而不是仰着看一百年的先辈,并去感受同为年轻人的共同点。同时,黄建新也解释了《1921》和自己的另一部作品《建党伟业》的不同。

《1921》在上影节作为开幕影片进行了首次公开放映,“你看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她年轻时是那种烫起来的卷发,很美对吧?就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固有印象,革命者都是短发。因为片中大部分涉及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理想化了以后他们会特别浪漫,所以这个戏里我们也写到李达和王会悟爱情的浪漫。”黄建新透露。《1921》片中保留了这样一段场景,新婚期间,王会悟打扮好从楼上下来,特别漂亮,李达看得眼都直了,黄建新认为,这份对“美”的欣赏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1921》创作的核心便是人物,想从中探寻先辈们救亡图存的心灵源动力,从而穿过百年,去了解支撑先辈们投身革命的坚定信仰和情怀,通过最细枝末节的人物生活细节,尽量呈现出一个真实、完整的人物性格。”有过多次掌舵大题材的 经验,黄建新对这部电影的定位很明确:“我们并不想用处于1921年的心态去拍《1921》,大家知道我以前拍过《建党伟业》,它是一部编年史,10年前这种尝试已经做过了,这次再涉及类似的主题,我们就觉得应该不能这么重复,不能再采用这种线性的模式,而是想着去聚焦,想把它变成一部故事电影。”

“以往我们有时候拍得高高在上,观众觉得挨不着,感觉有点像受教育,或者是有点仰视,有时候观众说,仰着看有点累,我想平着看。我们才会发现,其实那些伟大人物不是这样。”从最早接手《1921》的那一刻,黄建新就坚定了用当今的心态去拍,找到一百年前的年轻人和今天年轻人之间的共同点,黄建新觉得从这部电影的选角就很能说明问题,他透露片中” 五四运动“的一场戏,原本安排由群众演员来完成,“但试拍后发现总少了点什么,群众演员大部分不是学生身份,缺乏学生脸上的‘一致性’。如果你去看大学生,会发现他们有一致性的眼神,他们为知识所驱动、所树立的价值方向是与众不同的 ,这些微妙很容易被捕捉。”黄建新决定“一定要看到这样一张脸”,“剧组人员从全国去面试那些刚考上大学的学生,最终完成了预期中青春自然流露的感觉的刻画。”

“大家都觉得今年五一都没有那么多国际大片了,结果创了五一有史以来的票房记录。中国观众爱看电影就真的是爱看电影,作为做电影的人是挺欣慰的一件事。”黄建新认为,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声量越来越高,近几年主旋律电影在电影市场份额比重也越发突出,引发了有关“主旋律电影能否走向国际舞台”的思考。

对此,黄建新表示,国际上主旋律电影被称为主流价值电影,任何的商业电影都是主流价值观,例如正义一定战胜邪恶,“你看所有的商业电影,最后警察打得都不行了,一定是坐在在车头抽根烟,电影就结束了,这是基本的主流电影的要求。”黄建新表示《1921》会在25日起开启超前点映,也是基于对电影的自信,对于民族文化和故事的认同感“我们还是要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想追求国际化,单靠追别人是追不着的,对吧?可能丢了自身电影的特点反而不行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