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讯(记者 李磊 李静 文/摄) 近日,受低温暴雪天气影响,合肥街头献血量明显下降,血液库存进入紧张状态。据悉,A型、O型红细胞目前已达到二级预警线。同样,今年暑期出现的连日高温时期,合肥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库存也一度紧张。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合肥2018年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要加快健康合肥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对此,合肥市人大代表胡晓玉建议,合肥需要颁布实施《合肥市无偿献血条例》,从立法层面给予献血者更多的权益,鼓励市民无偿献血。
2017年6月21日,合肥一社区百名党员集体无偿献血迎“七一”(资料图)
合肥市采供血量日益增加
胡晓玉介绍,2007年至2016年,合肥市血液采集量平均年增幅约为8%,从近几年合肥市住院病人数和手术数来看,未来血液采集量年增幅将加大到10%-15%。
鉴于此,近年来,合肥市在血站建设、献血点的软硬件上加大投入,包括在大学城、步行街等人流量大的地段建设5个献血屋,并将献血屋建设纳入合肥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专项规划。
但随着近年来合肥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医改惠民政策的深入、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资源集聚发达,合肥市采供血量迅猛增长,加大了临床用血供需矛盾,血液采集增速落后于临床用血需求增速,季节性用血紧张在所难免。据统计,2016年,合肥市采供血量达38吨。预计到2020年,采供血量将达到60吨。
从立法层面鼓励无偿献血
胡晓玉建议,合肥市要在研究合肥市无偿献血工作现状,审慎研判临床用血趋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形成合肥市无偿献血条例。
比如,该条例可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建立应急献血单位名录,动员和组织特别状态下的应急献血;对在无偿献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团体、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应当将无偿献血的科学知识纳入学生健康卫生教育内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应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无偿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及免费广告刊播等。
原标题:人大代表关注无偿献血 立法层面解决献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