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合肥新闻 »

合肥市政协委员建议:对普惠性民办园幼师工资补助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昨天,合肥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大会发言。此次发言的十多名委员,关注的大多是中小学午餐、幼儿园、老年人护理等民生话题。

学前教育

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合肥市政协委员、市民进副主委陈杰说,当前,公办幼儿园资源紧缺,民办幼儿园撑起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半河山,但民办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普遍较高。同时,普惠性民办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扶持过于笼统且缺乏长期延续性,财政扶持力度有限且限制过多。”另外,陈杰看到,虽然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水平部分得到了提升,但多地实施的诸如委派业务园长、派驻公办教师、公办与民办园结对子帮扶、成立民办园教师联盟等帮扶措施,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因此,陈杰建议,要以当地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作为基础,研究确定政府、家庭的分担比例,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普惠性民办园扶持资金在政府的学前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以确保每年用于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的资金不被挤占。”陈杰还说,可以补助教师工资,发放长期从教津贴,或是对教师的年收入进行工资性补助,以及对考核优秀的高学历教师进行奖励。同时,可以对就职于审批合格的普惠性民办园的教师社保予以补助。

午餐工程

加强配餐过程监管

合肥市政协委员、瑶海区政协副主席李焰红说,合肥市自2016 年开始在全市推进中小学午餐工程,方便了学生和家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稍微上规模的配餐企业主要分布在城郊,服务距离过远,饭菜受气温环境制约,影响午餐供应质量。”

另外,李焰红看到,放心餐到营养餐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李焰红建议,要加强中小学集体配餐过程监管。“如制定中小学集体配餐企业服务标准,加大企业巡查及问责力度。”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家长和社会组织成立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营养标准和参考食谱,核准准入企业等。李焰红还建议,要推行“明厨亮灶”工程,通过购买服务,使厨房视频信息接入食药监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在线监控。

护理院

提高护理人员待遇

合肥市政协委员、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桂平关心的是护理院护士的流失。

李桂平说,护理院基本留不住本科护士,大专、中专护士离职也很频繁。究其原因,一是老年护理工作既脏又累,风险责任大,心理压力大。二是传统观念里,护理院和医院相差较大,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护理院护工每月4000元左右的收入,和医院护士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李桂平建议,合肥要减轻医养结合型机构负担,提高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宁波医养结合型机构中护工的待遇从6000 元到9000 元不等,部分护工月薪过万,每工作几年还有海外休养的机会。这么好的待遇并不是因为机构高档,收费贵,相反,宁波市大部分机构里,全护理型老人的收费仅在4000 元左右,基本和合肥市持平,甚至还要略低。”李桂平说,宁波市的做法是众多医养结合型护理院的房屋和硬件设施为政府整合社会捐助力量建设,为机构省去了巨大投入。“如果没有了房屋租赁费用的负担,或者对医养结合型护理院进行房屋租赁补贴,合肥市医养结合型机构能够大幅度提高护理人员工资,护士、护工队伍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极大保障。”

李桂平还建议,要建立医养结合型护理人员的培训机制,畅通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内医护人员间的流动,将“4050”人员培训为护理员,建立医卫养老服务人才培训长效机制。同时,可以借鉴苏州经验,政府设立“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岗位特殊津贴”。对于在政府准入的医养结合型护理院工作的护士和护工,根据工作年限,给予每人每月200~500 元的特殊津贴,提高其职业荣誉感。

社会救助

应当建立公益基金

合肥市政协委员、市儿童福利院院长王军在发言中,提出合肥设立“社会救助公益基金”的建议。王军说,外地已经有成功的经验,比如重庆市社会救助基金会成立于2011 年9 月,是全国首家省级公益性社会救助基金会。“目前,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 万元社会救助公益基金。”2016 年6 月,蚌埠市成立救急难基金会,建立救急难工作模式,救助因突然变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

王军建议,合肥市社会救助公益基金应该针对困难群众的大急大难,设立专门救助项目。在王军看来,社会救助公益基金救助对象是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境内居住,因重大疾病、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且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社会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然无法维持的家庭或个人。“救助项目拟分三种,重大疾病救助、意外伤害救助、特殊困难救助。”

特殊教育

保障特教学生就业

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特殊教育中心高级教师疏丽云说,合肥市特殊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普通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安置简单采用随班就读,多数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仅止于看管孩子。”另外,教师编制严重不足,教师待遇偏低,“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差异极大的两个领域,没有系统特教专业知识的老师是无法胜任特殊教育工作的。”

疏丽云还看到,学生就业渠道也不畅通,“特教教师们深感焦虑的最大问题就是,特教学生在接受完中等教育之后,是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一技之长,还是升入高校继续深造。”

“特教孩子本身就属于弱势中的弱势,他们的生存状况、对这个群体的关爱程度直接代表了政府的社会兜底能力。”疏丽云说,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特教学生本身对接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做足社会对接特教学生的准备。“爱心救助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需要建立一个常态的、多元的支持体系或保障机制。”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 刘旸

责任编辑:王翠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