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一年前,合肥召开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千人大会,吹响了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的号角。一年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合肥颜值更高,气质更好,城市品质也得到巨大的提升。为什么合肥要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还有哪些美丽蓝图……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专访了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
环城公园美景。
新安晚报:宋书记,您好。去年3 月底,您在城市建设暨城市管理提升年动员大会上发出了动员令,开启了持续一年的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那么,合肥为什么要开展这次行动呢?
宋国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城市工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就说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社会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头,不能见物不见人。”总书记也说,“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些重要论述,既是理论指导,又是行动指南。我们也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
金寨路高架桥夜景。
新安晚报: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确实能增强市民的幸福感。从合肥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的必要性在哪?
宋国权:现在的合肥,正一天天长大长高,一天天变美变强。回顾合肥这一路走来的历程,2005 年7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拆违工作。在此基础上,2006 年3 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建设工作。十一年的大建设,共新建八大类2756 项工程、完成投资2945.91 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现在,合肥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合肥也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幸福城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美好蓝图日渐清晰,美誉度和吸引力日益增强。今天的合肥,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城市定位有了新的提升,不仅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还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城市工作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合肥的建设管理,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交通出行如何更顺畅,如何减少脏乱差现象等,都需要我们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新安晚报:这一年来,合肥是如何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的呢?
宋国权:可以用提质、提速、提品、提效“四个提”来概括。首先是“提质”,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大建设工程特别是地铁、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很多都是一劳永逸的项目,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真正让工程惠泽百姓、造福后人。
第二是“提速”,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的速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进度,有利于“少扰民、降成本、早见效”。
第三是“提品”,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要向先发地区看齐,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做大做强,更要在城市建设上做靓做美、做精做细。所以,这一年来,合肥首先高起点规划设计,同时推进城市美化、亮化、绿化,比如,推进精品道路和特色街区建设,提升建筑立面品质,统筹好老旧小区、城中村、菜市场、小街巷改造等。最后,合肥还坚持“关注面子”与“重视里子”相结合,把抓好基础设施、立面容貌、美化亮化绿化等面子工作,与建好地下管网、地下路网、地下停车场、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里子工程结合起来,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
第四点是“提效”,就是提升城市管理的效果。这一年来,合肥首先是不漏死角治“脏”。在一些背街小巷、收储地块、建筑工地、城中村以及城乡接合部、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开展彻底整治。同时,合肥也不遗余力治“堵”,不仅打通“断头路”、健全“微循环”,也增加停车场和停车泊位,严肃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合肥还坚持不懈治“乱”,主要是治理车辆乱停乱放,摊点乱摆乱设。同时,我们也持之以恒治“违”,对违法建设,露头就打。
新安晚报:城市管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年来,很多市民也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一些以前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问题,也在逐渐得到解决。这一年来,合肥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题,来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的?
宋国权:这一年来,对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我们下决心下大力气补好短板,其中主要体现在“五项重点整治”。
首先是整治城市道路交通和出入口环境。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居民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市民反映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这个方面,我们一边整治违法停车现象,一边加强停车场建设,同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让交通秩序得到改善。
第二,老旧小区与公厕环境很受市民关注。老旧小区整治本身就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公厕是群众生活最基本的需求,是一个城市的“客厅”。这一年来,针对全市尚未完成整治的607 个老旧小区,我们制定了三年整治计划,其中,191 个老旧小区列入2017 年整治任务。我们还制定了全市公厕建设改造方案,全年新建公厕21 座(含移动公厕),改造公厕64座。
第三项重点整治是菜市场和摊点环境。菜市场是涉及千家万户生活、公益性较强的城市公共设施,摊点则是方便群众生活的有益补充。但合肥市的菜市场和摊点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菜市场出入口不畅,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差的问题,而流动摊点和骑路菜市场长期占用非机动车道、盲道、消防通道,周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等。这一年来,我们制定出台了《合肥市示范菜市场建设规范》,明确建设装修等五个方面标准。我们还开展标准化菜市场回头看,对50 家菜市场进行补缺补差。
同时,合肥也强化摊点管理,督促沿街经营户自觉保持责任区内市容有序、环境整洁。在城市立面和亮化环境方面,合肥也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理念与做法。第一步是治乱,对沿街凌乱的空调外机、裸露管线进行隐蔽处理;第二步是美化,对沿街破旧建筑进行修补,对外墙面后续增加整体厨房、雨棚、防盗网等设施进行改造;第三步是提品,统一色调,重新粉刷沿街建筑立面,并体现合肥历史文脉,增加了名人浮雕、百家姓地雕等。很多城市立面改造后,整体观感档次得到很大提升。
最后,城市道路绿化和园林,是城市颜值的重要体现。这一年来,我们深入推进“一园一路”精品工程建设,在全市开展道路花境竞赛活动,同时充分挖掘和拓展绿化空间,每个城区年度计划建设的小游园基本上都超过10 个。这些绿化,都提升了合肥的颜值。
新安晚报:为期一年的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已经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下一步,合肥的城建和管理,还会让大家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宋国权:城市城市管理提升并非一朝一夕,而需要持久的努力。多年来,合肥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我们创造了城建领域“合肥模式”,近年来先后有200 多个兄弟城市来肥学习考察城市建设工作。在城市管理中,合肥也实现了从传统城管到数字城管、从重单一到重综合、从“单兵作战”到“块抓条保”的转变,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这些都离不开一直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者、参建单位员工、环卫工人、城管队员、公安民警、乡镇街道社区、教职员工、志愿者等基层一线劳动者的努力。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培养造就一批懂建设、会管理、熟悉城市工作的干部队伍,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管理城市,把我们这座城市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文 王从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