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4月22日是第49个地球日。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环保活动,旨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动员全世界人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人已经意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也在通过低碳、节约等方式养成习惯。他们中有的在生活中处处节约,有的想出很多小妙招,也有人把绿色环保理念通过教学传播给更多人……他们是生活中的“节约达人”,也成为各自领域环保理念的践行者。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走近这些“节约达人”,听一听他们的“节约经”。
一个记了21年的“节约账本”
随手关灯、生活废水再利用……这些节约小习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过,如果将节约的习惯坚持几十年,甚至是每一笔生活支出都有记录,可能很少会有人做到。合肥市民贾成芳就是这样一位“节约达人”,她的抽屉里保存着一个账本,上面记录了1997年至今的所有生活开支。
贾成芳的“节约账本”纪录了各种生活开支,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水电气等费用记录21年
1997年2月,电费40.9元;2004年5月,水费75元;2012年6月,电话费30元;2018年3月,燃气费159元……庐阳区爱国巷小区居民贾成芳有个习惯,只要是和生活相关的花费,她都要记录下来,年终还会把一整年的花费填入历年的汇总表格。从1997年到现在,记录本的纸张也已经泛黄。
“没退休之前,我在单位做的是人事工作,制作表格对我来说很简单。”贾成芳说,1997年她正式退休,空闲时间多了起来,便想到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各类生活支出,每月每年花了多少钱可以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记录,她可以及时调整做到收支平衡。
21年了,贾成芳的记录本已经使用过半,而这些数据“告诉”她,家庭支出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物价越来越高了,水电气费用涨了好几轮,增加也是正常的。”贾成芳说。以家庭用水为例,虽然水费涨了,但她可以通过节约用水来控制用水量。“你看,我不光记录水费,还会记下吨数,现在水费都是两个月缴一次,如果这个月用水量大了,后面我可能就会控制一下。”
记账的习惯能够坚持21年,贾成芳自己也没有想到。体会到了记账的好处,她决定要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下去。“我和老伴的年纪都不小了,过日子习惯了精打细算,节约本来就是一种好的品质,应该坚持。”
废物利用既节约又实用
上世纪90年代,贾成芳搬到了爱国巷小区,家中摆设已经有些陈旧,但十分干净整洁,处处显示出主人节约的习惯。
厨房里,7个保温瓶整齐地摆放着,4个红色瓶里装的是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3个绿色瓶里装的则是白开水。“每次从太阳能热水器里放水,要先放十几秒凉水,挺浪费的,所以我干脆一次性接满4瓶热水留着慢慢用。”贾成芳说。天冷的时候,洗菜、泡衣服需要热水,这种方式非常实用。贾成芳还在卫生间放了一个水桶,洗脸、洗菜后的水都会倒入桶中备用,“用来洗拖把或冲马桶。现在不光是我这么做,好多人家里都会把废水再利用。”
在贾成芳家中,每一张凳子、椅子上面都放着布坐垫,仔细一看,全是用旧衣服做成的。“我们年纪大了,天凉的时候就习惯在椅子上放垫子。”贾成芳说,她和老伴有不少旧衣服,扔了不舍得、留着不能穿,曾让她非常头疼。后来,她决定废物利用,将旧衣服裁剪后塞入旧棉絮,变成一个个新的坐垫。“如果在超市里买,一个坐垫得十几块钱呢,像我这样自己做,基本上不用花钱。”贾成芳觉得,过日子就是要从小处节约。
像这样的巧思,贾成芳家中随处可见,她平时做饭所用围裙也是自己做的,“我现在用的这个就是用布购物袋改的,只要把布袋子的两面剪开,再缝上几根绳子就可以了,一个布袋子能改成两个围裙,也能用很久。”
望更多年轻人厉行节约
其实,贾成芳和老伴都有退休金,生活条件还不错,完全可以不用这么节俭。但贾成芳说,她的童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父母对待生活处处节约的态度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我从小就知道‘颗粒归仓’的意义。”贾成芳说,小时候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满足了,更不会去浪费一粒粮食,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到现在。在贾成芳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非常会过日子的人,做起针线活来一点也不输给女性,她的巧手也都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贾成芳记得,每次下雨不能做农活的时候,父亲就会在家打草鞋,她就在旁边看着,慢慢地也学会了。“以前我们的衣服有很多补丁,等到实在不能穿的时候,父亲就会把衣服的接缝处留下来收好。”因为接缝处通常是两层,而且有线,比单层布硬一些也有型一些,可以用来作为草鞋的鞋袢。
如今,在贾成芳所在的红旗社区,她的节约小窍门经常会吸引很多居民前来“取经”,她也很乐于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节约经验。不过,让贾成芳有些遗憾的是,她发现注重节约的人群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节约理念相对要弱一些。“就说我孙子吧,他是90后,袜子破洞了就直接扔掉,有时候我会捡起来洗干净把破洞缝上,但他就不愿意再穿了。”贾成芳说。
贾成芳也在想,能否找到一些方法让更多的年轻人厉行节约,减少浪费。“我是一名老党员,社区每个月都会给党员上党课,如果大家需要,在以后的党课上我可以给大家分享我的节约经验。”她说。
漆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姚一鸣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