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记者从合肥市民政局获悉,2018 年以来,合肥市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工作力度,通过主动发现救助和规范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 救急难”工作,临时救助人均水平持续提升,维护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临时救助关乎社会稳定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合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合肥已全面形成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市、县两级全部成立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有效整合民政、公安、住建、工商、国税、地税、公积金等十余项居民家庭经济信息资源,申请救助家庭经济信息网上自动查询比对,实现“有助必核”,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极大提升。
据悉,合肥全市155 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受理和转办低保、医疗救助等8 项救助,形成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据悉,截至5 月底,合肥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数为184900 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数32394 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数152506 人。全市临时救助累计4351 人次,累计支出1003.3 万元,人均救助水平2306 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人均救助水平提高了8.3 %,同时通过主动发现的救急难对象27 人次,有效发挥了临时救助救急解难的作用。
万晓源 朱本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冯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