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程大爷家住肥东县元疃镇,最近的一天夜里,正在家中熟睡的他被门口嘈杂的动静吵醒,他起身看看,结果在门口发现了一只像小灰狗一样的“不速之客”。很快,此事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纷纷到程大爷家一探究竟。经专家鉴定,这个小家伙竟然是一只北极狐。
“小狗”夜访 老人将其罩在箩筐
程大爷今年71岁,因为8月份天气炎热,再加上门口堆放了一些农作物类的东西,所以程大爷晚上就开着门睡觉。8月13日凌晨3点左右,睡梦中的程大爷突然听到外面堆放的农作物被弄出很大的响声。程大爷立即爬起来出门查看,发现原来是一只像“小狗”一样的动物在门口蹿来蹿去所致。
“‘小狗’一见到我就准备逃走,我顺手就用箩筐把它盖住了,然后我就继续去睡觉了。”程大爷说,他当时以为这就是一只“小狗”,而且当时小家伙想溜走的,跑得很慢,怀疑是身体受伤了。
13日中午,程大爷的儿媳妇回家提醒他,称门口箩筐里盖着东西。听到这话,程大爷这才想起凌晨的事,赶紧把这个小家伙放了出来。“从夜里到现在都没有喂食喂水,我把它忘在门外太阳底下,别晒死了。”程大爷说。
像狗不是狗 老人不知到底是啥
不过打开箩筐后,程大爷有些发呆,因为他发现小家伙并不是“小狗”,身材像狗,但是长得跟狗有着明显的区别。小家伙六七斤重,浑身长着灰色的毛,尾巴比狗长,尾巴的毛还有一些白色,脸型和耳朵都比狗要尖,而且也不会发出狗的叫声。
有村民以为小家伙是果子狸,但上网查了一下,又不是很确定。
小家伙被放出来后,程大爷准备了食物和水给它吃,但它胃口并不怎么好,只喝了点水,吃一点生肉,“小家伙有个前腿受伤了,在家里跑来跑去活泼的很。但它和一般的家畜吃的食物好像不同。”在随后的几天里,小家伙从开始怕人到熟悉了环境,还赖在程大爷家不走了。
想到这可能是某种保护动物,程大爷犯难了。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养,赶出去又怕它出事,无奈之下,程大爷向本报求助。程大爷表示,他家也养了两条狗、一只猫还有一群鸡鸭,对于喂养动物有经验,也很喜欢小动物,“我以前也意外抓到过野生刺猬之类的动物,但考虑到是保护动物,我都会把它们放归自然。人和动物还是要好好相处。这只小家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不知怎么养活它,希望有人能帮帮它。”
原是北极狐 或是被饲养者丢弃
对此,合肥野生动物园动管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只北极狐,属于外来物种。此后,肥东县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员闻讯后来到程大爷家中,将这只北极狐救治后送到了合肥野生动物园。8月19日,记者从合肥野生动物园得知,这只北极狐得到相应治疗,目前状态较好,已住在了动物园的小兽馆内。
那么这只北极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据了解,目前有人工饲养北极狐的情况,但这需要经过林业部门许可,办理相关许可证,像饲养一只两只作为宠物的,林业部门是不会许可的。北极狐虽然不主动攻击人,但如果有人把它误当成狗去抓,它会进行防卫而咬人,它属于犬科动物,所以被咬了也要打疫苗。
合肥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称,这只北极狐可能是居民家中养殖,后来因体积大了,吃得较多,加上身上味道大,所以被饲养者丢弃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之前也遇到过,所以建议市民不要轻易喂养北极狐,不负责任的喂养,导致它成为‘流浪狐’,会给其造成很大的伤害。”
北极狐简介
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活动于整个北极范围,在北冰洋的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苔原地带生活,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存。北极狐的食物包括旅鼠、鱼、鸟类、鸟蛋、浆果和北极兔。北极狐毛皮既长又软且厚,所以北极狐可忍受严寒。冬天全身毛色为纯雪白色,仅无毛的鼻尖和尾端黑色,自春天至夏天逐渐转变为青灰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
(崔浩 刘江珊 陈丹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文/摄)
原标题:北极狐出没肥东 一度被误认是“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