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消息 尊老爱幼、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家庭的核心组成部分。家住瑶海区的范秀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孝”与“爱”的美德。今年61岁的范秀兰退休在家,数十年间,她一直悉心照顾久病在床的八旬公婆,尽力做好一名好儿媳、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责任,在她的辛勤操持下,整个家先后被评为“五好家庭”等荣誉。如今,四代同堂居住在一起,被浓浓的幸福与欢笑包围着。
4岁时失去母亲 她把婆婆当亲娘
位于合肥市铜陵路街道花溪新村,提起范秀兰,邻居们都会竖起大拇指,除了为她的孝心感动之外,更敬佩她坚韧不拔的心态。在范秀兰4岁时,她的母亲便因病撒手人寰。当同龄的孩子都在享受家庭温暖的时候,失去母爱的范秀兰却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上世纪80年代,范秀兰参加工作,因为任劳任怨且责任心极强,没多久就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范秀兰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深受同事们的信任。在家中,她用勤劳的双手撑起贫困的家庭,对待体弱多病的公婆更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在她的悉心经营下,并不富裕的小家始终充满着温暖和欢乐,被铜陵路街道评为“五好家庭”等荣誉。
每天给婆婆换着花样做菜
2012年,婆婆因为脑梗、腿部肌肉萎缩没法下床,生活无法自理。突如其来的变故为范秀兰增添了巨大压力,她常常忙完工作之后就需要马不停蹄赶回家照料婆婆,端屎倒尿,洗脚擦身。由于婆婆胃口不好,她每天想方设法地换着花样给婆婆做各种菜肴。“妈最喜欢吃米饺和南瓜饼,只要每天摄入营养食品,非常有利于身体康复” 。为了给婆婆增加营养,范秀兰坚持每天做牛奶麦片喂给她喝。
繁重的家务活对于年过花甲的范秀兰来说,非常考验体力。由于劳累,范秀兰经常感到头眩,心脏开始出现问题。退休后,范秀兰和爱人的退休金加起来只有四千多元,除了孩子的学费,两位老人每月都需要花费金额不小的医药费。为了增加家中的开支,范秀兰不得不出去打零工挣钱,维持家庭的开销。
好媳妇孝敬公婆感动街坊四邻
2016年,范秀兰的公公外出意外摔跤,自此瘫痪在床。压在范秀兰肩膀的担子更加沉重了。公公的日常起居擦洗需要专人照顾,翻身也要人来抬,公公1米7几的身高,照顾工作变得格外艰辛。长期下来,范秀兰膝关节受到了损伤,至今留下了关节痛疼的毛病,在医生的建议下,膝盖需常年配戴厚重护膝。邻居们纷纷劝说,建议范秀兰把公公婆婆送到小姑子和小叔子家去,兄弟姐妹轮流照料。可范秀兰理解小姑子小叔子家的难处,也不愿让两位老人饱受颠簸之苦。
2017年,范秀兰的公公离世,弥留之际,他笑着说能有这么孝顺的儿媳是他的福气。在丈夫刘福彬的眼中,妻子范秀兰多年来为家庭所做的付出,他一直感怀在心。刘福彬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她的手机里都保存很多和我爸妈的合影。”在花溪小区里,范秀兰被邻居们亲切地称呼为“二嫂”。几年如一日,范秀兰对老人的一片孝心,邻居们都看在眼里。大家都纷纷夸赞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而面对别人的夸赞,她只是淡淡地一笑,她觉得一切都是作为晚辈应尽的本分。如今,范秀兰的儿子也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小孙女的到来更是为家庭增添了无数乐趣。
吴兰保 任其霞 徐振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
原标题:好媳妇范秀兰孝心感动街坊四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