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和乡人一起背着个蛇皮袋子去合肥打工。
我们是坐汽车去的合肥。那天早晨起了个大早,从庐江汽车站出发,赶到合肥汽车站已是下午,不记得合肥汽车站那时在什么位置了,感觉是在合肥的最繁华地带。车站很大,比庐江的汽车站要大四五倍。汽车站外面有开阔的走廊,除了来来往往的人,还有摆摊的人、下棋的人、打气枪的人、套环的人……
我们的工地在五里墩。那时候的五里墩荒凉一片,稀稀拉拉的有几家工厂,我们住在临时搭建的石棉瓦工棚里。合肥近郊的路大多还是石子路,到处都是灰尘。路以外就是杂草和臭水沟,臭水沟里龙虾特别多,却没有人敢逮来吃。
我们从车站下车,去五里墩没有直达车,要等工头来接我们上工地。等人是最焦急的一件事情,我们实在急不可耐。工友们大多在车站门前来回转,而我却蹲在一个玩游戏的老头身边,看老头玩猜数字:一个小酒杯端在他手里,里面有一个从扑克牌上剪下的小纸片,一面是“3”,一面是“8”,另一个手里拿着一个纸板做的盖子。老头一边颤巍巍地摇晃着酒杯,一边嘴里不停地念叨:“赌一赌,猜一猜;翻得狠,发得快,眼睛不好不要来……”我看了好几次,有输的也有赢的,五元、十元的下注,下多少猜对了就赔多少。我也手痒痒,下了三次,明明感觉下得很准,竟然全输了。工头来的时候给我一顿好骂,说他们是骗子,下钱赢的人都是媒子。我这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损失了三天才能挣的工钱。等我们安顿下来已是晚上了,心里感觉合肥离家好远,来一次合肥好难,还输了钱,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上世纪90年代末,合肥至铜陵新建了柏油公路,经过庐江,从此,庐江有了柏油公路。从庐江去合肥方便了,赶上班次的话,去趟合肥,减少了原来的一半时间。那时,省际之间才有柏油公路。合肥是省会城市,所以柏油路四通八达。出外打工,经过合肥,会节约不少时间,也省了不少盘缠。合肥成了务工人员的中转站,一年之内,我们总有几次成为合肥的过客。
20世纪末,合肥开通了去安庆和铜陵的高速,两条高速都经过庐江,从庐江去合肥,可以上高速了,大大地缩短了庐江和合肥的距离。全国省际也兴建了高速互通,出行算是方便多了,只要不遇到年节高峰期,去哪儿也花不了多长时间。这样一来,庐江居民出门很少有人不路过合肥的,去合肥的次数就频繁多了。
2010年后,庐江打开合铜黄高速庐江南入口,庐江去合肥又得到提速。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庐江并入合肥,成了合肥的一部分,经济发展也开始提速,很多家庭都拥有了轿车,去合肥的热情更高,就像赶集一样,一个小时就搞定,一年不去几十趟合肥,心里就躁得慌。更多的庐江人也赶起了时髦,在合肥买房了,把家安在合肥,早出晚归。
合肥至庐江正在开通城际高铁,合肥高铁和航空也通往全国各大城市,合肥速度赶上了北上广。合铜黄高速,正在紧锣密鼓地改建拓宽中;合肥到庐江的徽州大道南延工程,也已启动,这些都是庐江的利好消息,庐江成为合肥南部的副中心城市,已不是梦想。据说,到2020年,从庐江去合肥只要二三十分钟,比农村赶集还要省时省事。想想当年第一次到合肥时的慢,感觉这些年合肥的发展速度,真是太快了。
□庐江 江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