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合肥新闻 »

这五年|长丰:草莓稻虾齐上阵 特色农业助脱贫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水湖镇种植草莓;岗集镇青峰岭村种植薄壳山核桃;吴山镇楼西村种植奶油小南瓜;造甲乡则把水稻和龙虾结合起来开展“稻虾共养”;庄墓镇更是打造田园综合体,将旅游和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而声名远播的马郢社区,则通过助学助农助村的方式,不仅让贫困户脱贫,更让乡村走上振兴之道。记者日前在合肥长丰县采访看到,长丰正围绕现代农业“310”工程,让特色农业、旅游业、田园综合体等助力脱贫攻坚。

硕然生态扶贫产业园。

硕然生态扶贫产业园。

小小草莓带动农民增收

昨天中午,在长丰县水湖镇合肥田峰草莓有限公司,61 岁的田多胜正在忙着自己的工作。田多胜是附近左店乡陆桥社区的贫困户,几年前也尝试着种植草莓,希望增加收入,“但种草莓是技术活,病虫害防治等需要很高的技术,我也不懂,就靠天收,所以也没挣到钱。”今年上半年,田多胜经人介绍,来到了当地有名的田峰草莓工作,“他们的技术水平很高,草莓种得好。”在这里,田多胜一天能挣100 多元,一个月有3000 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可以学到最好的草莓种植的技术,学好之后,以后我自己也可以在家更科学地种植草莓。”

田峰草莓生产经理杜飞告诉记者,为了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田峰草莓制定了帮扶脱贫计划,“首先是土地入股分红,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照每亩1000 元的保底分红,投产后可以享受合作社收益分红。”另外,田峰草莓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园区务工,“更重要的是,草莓种植技术含量很高,所以我们还开展技术扶贫,帮助他们掌握最好的技术。”

据统计,2017 年,田峰草莓为9 个村居261 户贫困户培训了草莓种植技术,同时帮助费岗村16 户贫困户参与园区生产,帮扶左店乡梁曹村64 户贫困户建设扶贫产业园,并与16 户贫困户签订《草莓技术服务协议》,提供3 年免费草莓种植及销售技术指导,使贫困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有着“中国草莓之都”美誉的长丰,还有不少像田峰草莓这样的企业,通过小小草莓开展扶贫攻坚,让贫困户从草莓产业中获益。长丰县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丰通过发展草莓产业,870 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3 万元以上,而通过务工及资金资产入股,2500 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特色农产品为幸福加码

除了草莓,长丰不少乡镇也在发展特色种植业,为脱贫攻坚助力。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岗集镇青峰岭村的安徽省顺源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沈军城是本地人,2014 年回到家乡创业,鉴于所处江淮分水岭的地理气候条件,他选择了种植薄壳山核桃,并带动全县种植薄壳山核桃面积达4万亩。

创业伊始,沈军城就怀着“让家乡变美,让乡亲增收”的初心,而这几年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也确实给村民和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4 年以来,企业先后流转土地面积2400 亩,年租金600 元/亩,“青峰岭村流转农户113 户,户均租金收入每年有12743元。”留守在家的老人,有不少也来到顺源农业公司务工,日工资65到150元不等,一年工作200多天,就有上万元的收入。

“另外,我们还有土地入股的分红扶贫,并给贫困户输送产业,开展造血扶贫。”2018年,企业为青峰岭村105 户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薄壳山核桃种苗20 到30 棵,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贫困户的产品,并帮助他们销售,“帮助他们可持续地增收。”而距离青峰岭村不远的吴山镇楼西村,则选择了奶油南瓜特色种植。记者在楼西村贫困户帮扶一览表上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选择了种植奶油黄瓜,而他们也确实从中受益。据楼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陶余川介绍,目前全村已种植了2200 亩奶油南瓜,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很大一部分收入,也为49 户贫困户每年增收约5000 元。“有一家贫困户叫徐配涛,家里种了五六亩,每亩按3000斤算,一年能有大约2万元的收入。”

吴山镇楼西村种植的奶油小南瓜喜获丰收。

吴山镇楼西村种植的奶油小南瓜喜获丰收。

稻虾共养创新扶贫模式

勤劳智慧的长丰人,始终追求如何让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而稻作文明悠久的造甲乡,则探索出“稻虾共养”的答案。

2014 年前,造甲乡与多数江淮地区农业乡镇一样,坚持传统的“一稻一麦”。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为破除收入短板,寻找产业脱贫之路,造甲乡开始深入调研。其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崔兴文探索出的稻虾共养新模式,引起了扶贫工作队的注意。

原来,先天残疾的崔兴文成功验证了稻虾共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既解决了冬季低洼田撂荒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达到小龙虾、水稻交替产出,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

昨天,在造甲乡双河社区的月亮湾农家小院,48 岁的贫困户崔斌向记者展示了稻虾共养模式。“每亩田,水稻收入能有1000 多元,现在小龙虾能收入大约4000 元,我种了30 多亩地,一年收入有十多万。”稻虾共养后,每亩田增收4000 元,这让贫困户和村民们从虾稻田里翻出了“金疙瘩”。而今,造甲乡稻虾共养面积已达3.2 万亩,年产销优质小龙虾1200万斤。

村民在田峰草莓园工作。

村民在田峰草莓园工作。

稻虾共养的扶贫产业,除了带来了丰足的小龙虾,还催生了另一个优良产品“虾稻米”。锐丰家庭农场负责人韩有军告诉记者,虾稻田里全程不能施用化学肥料与公害农药,所以虾稻米品质很高,“我们培育的‘军松’虾稻米,达到出口欧洲标准,还在长丰首届虾稻米品鉴大赛中拿到一等奖,很受消费者青睐。”记者了解到,虾稻米每斤卖到大约8.5 元,每亩大概可以有3000 元的收入,这给当地村民和贫困户又带来了新的增收。

稻虾共养为农民增收。

稻虾共养为农民增收。

田园综合体提供“综合扶贫”

长丰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农业,还拥有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从而催生出一批田园综合体,成为脱贫攻坚的新载体。

日前,记者来到长丰庄墓镇的金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访。4200 亩的园区内,种植了1400 亩高标准精品果树,建设了600 多亩精养鱼塘和1000 多亩天鹅绒紫薇,打造成集民俗、农事体验、采摘休闲观光、亲水游玩等为一体的示范园区。而金桥社区也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资金入股、园区务工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园区里硕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杰告诉记者,企业不断吸收周边贫困人口在园区内务工,其中还包括22 名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可以负责果树修剪、蔬菜种植,企业还购买了社保。”据了解,目前金桥社区常年在园区内务工的有约45 人,户均年增收6000元。

同时,金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还为贫困户们低价提供好的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李杰说,硕然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基地,让贫困户们种植草莓、油桃等,“种植出来的水果可以供游客采摘,我们提供稳定销路。”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长丰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要让贫困户增加收入,更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之中。杨庙镇马郢社区原是重点贫困村,三年来,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马郢社区实施“助学”“助村”“助农”的“马郢计划”,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让村民和贫困户增收,还让教育、体育、文化等在乡村蓬勃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大家的心气更足了。

1970 年出生的孙涛是马郢本地人,因为残疾而贫困。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主要从事家电维修等。2017 年,在得知家乡实施马郢计划后,孙涛回到了家乡。孙涛被马郢计划所吸引,加入了义工的队伍,“在助学的周末课堂里帮忙。”做义工,也让孙涛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慢慢地,他开始通过电商来帮助贫困户们销售特色农产品,给自己和乡亲们增收,“现在我和大家一样,劲头很足,希望能把家乡建设好,让乡村振兴起来。”

记者从马郢社区了解到,在扶贫合作社、扶贫驿站等的带动下,马郢社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 余万元。现在的马郢社区,一改往日空心村面貌,已成为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十大线路之一,年接待游客近40000 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200 万元,实现了由重点贫困村向乡村振兴的蜕变。

汪明 尹华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照片由长丰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陶娜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文章关键词: 特色 综合体 田园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