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查酒驾、清理违停……站在夜间寒冷的城市街头,合肥交警张争无暇关注城市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他专心致志留意着过往的车辆。在他看来,这份工作平凡、日常,但他始终热爱,“我们的工作就是保证市民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我们到了,他们能心安一点。我们来过,其他道路出行人的回家之路也就没有了负担。”
在冬夜执法的张争。
寒冬深夜查酒驾
张争今年32岁,是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瑶海大队一中队民警,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当晚见到他时,他正站在路口进行常态化的酒驾检查。他手持酒精快测棒说:“这个快测棒只能测有无饮酒,只要喝过酒,对这个‘棒’吹气,棒子就会亮红灯。”
12 月 7 日,正是一年中的“大雪”节气,雪花没有飘落,温度却是骤降,路上的行人纷纷裹起厚厚的羽绒服。这天晚上,张争被安排参加统一行动,设置查缉点,“对重点车辆以及酒驾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重点是酒驾查处”。
“在外面时间久了,冷的时候甚至会发抖。”晚上 9 点,张争和同事在胜利路与寿春路交口附近,逐一排查过往车辆,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张争说,现在因为整治的次数比较多,酒驾情况少了很多,这让他感到有些欣慰。
他回忆道,有一次在长江路和郎溪路交口附近查酒驾,远远地看到一辆私家车右转进入小区,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驾驶员对小区不熟悉。“车进小区的时候,刹车灯一直在闪,看起来驾驶员可能不停地在踩刹车。”
想到这一点,他和同事马上追赶过去,发现小区前方的道路堵住,这辆车没办法继续前行,车里的两人马上下车,将车锁上,跑向楼道。张争说,他和同事在楼道里追上两人,让他们吹气检测,发现确实喝酒了。
化解矛盾疏交通
在日常的工作中,张争说,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事故,双方因为赔偿问题发生争执,“如果伤情不重,我们尽量帮忙协调,确实协调不了的,我们就留下证据,车辆暂扣。我们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有一天晚上,在孝肃桥附近,一个骑三轮车卖水果的老大爷逆向行驶,和一个正常行驶的电瓶车发生碰撞,三轮车毫发无伤,电瓶车被刮倒,车主摔在地上身上擦破了皮。双方争执不下,吵了好一会。张争正在那附近,便去帮忙协调。
“当时骑三轮车的老大爷就说自己没钱。”张争拍完现场照片,看到骑电瓶车的女士伤势不重,就向老大爷耐心解释,“我告诉老大爷,这个事故责任在三轮车这边,你撞到人肯定要承担责任,具体承担多少双方可以协商,人家确实也受伤了。”
那位老大爷可能因为生活不容易,也不愿意多花钱,只愿意赔偿 100 元给电瓶车主。“骑电瓶车的女同志就不太高兴,认为这赔偿实在太少了。协调过后,老大爷后来又给了一把香蕉,态度也好了起来。”最终两人在交警的劝说下,握手言和。张争感慨,交警在一些事故中有时也会起到一个协调作用。
他说工作很日常
张争说,他是警校毕业的,一直想做公安工作,2010年正式成为一名交警,圆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梦想。“交警的工作平凡、日常,像特警那样很激烈、很精彩的生活很少。”不过对于这份工作,张争依然觉得十分热爱。
和张争一起工作了一个小时,记者虽然“全副武装”,但仍然觉得又冷又累。然而张争透露,像这样的夜晚的统一行动每周会安排三次,并不会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减少,此外像清理违停车辆、处理事故等日常化的工作更是不在话下。如果下雨下雪造成道路拥堵,需要人工在路口指挥交通,他和同事在岗位上的时间会更长。
“几个月前,有一次下暴雨,包河万达那边有积水,车辆过不去,加上下雨可见度低,路就被堵住了,通行效率特别低。红绿灯几乎没有效果,必须人工来干预,控制节奏,一个是卡停,一个是放行。”孝肃桥的路口属于他们辖区范围,张争站在路中间的“隔离安全岛”上,指挥车辆,在大雨中足足站了两个小时,身上的警服全部湿透了。
去年的大雪也让人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张争和同事晚上忙个不停,他说,主要就是处理事故。“下雪会影响视线,事故会比较多,去年下雪我们瑶海大队一天处理了 400 起事故,即使是晚上也忙得停不下来,而平时只有 200 多起。”辛苦是不言而喻的。
张争说,如果没有遇到什么大的事故,虽然经常一晚上下来冻得发抖,下班的时候自己也会很开心,“我就会想到,今天没有什么大事故,安全度过,可以回家安心睡觉了。”
程果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