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很多人到网上购物,会先看看卖家的成交量和买家的评价,并以此作为是否下单的依据。然而,如果商品成交和买家评价有“水分”,可就不靠谱了。近日,有读者拨打本报热线962000反映称,来自全国各地的“刷手”在不同网络平台上为名为“财到”的建材品牌“刷单”,即商家请“刷手”扮作顾客,“下单”后不发包裹也不用签收,公司返还本金和所谓“佣金”。然而,有“刷手”称,大概从10月开始,押款和佣金都没有如期打回自己的账户。警方表示,“财到”的持有者合肥美泊尔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正在调查。
“刷单群”公告中发布的一些“任务”。
诱人 “零门槛高回报”,轻松赚钱?
“打开网页,动动手指,佣金到手。”在上海从事电商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2014 年,他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QQ 群,“在这个群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刷手’,没有任何门槛。”
王先生介绍称,这个900 人左右的QQ群是为合肥美泊尔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泊尔公司”)在网络平台上“刷单”而运营的,“群里有运营,有财务,有负责培训的,还有很多我们这样的刷单员。”
记者从该群公告中看到,“某平台任务,押款15 天佣金0.8%;押款21 天佣金1.2%;押款28 天佣金1.6%。企业店、C 店任务,押款15天佣金1.2%;押款21 天佣金1.8%;押款28 天佣金2.4% 。拉人可返0.2%。”
“很多上班族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刷单,想着能赚一点钱。”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此前也担心“刷单”存在风险,向公司人员确认过运营状况,“当时觉得比较靠谱,而且刚开始是公司先给‘刷手’打钱,再由‘刷手’付款,放心一些。”
套路 “任务书”教流程,还要对暗号
虽然“刷单”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据“刷手”介绍,他们“刷单”也有流程和套路。
记者从一份“刷手”们的“任务书”中看到,该店在某些平台上的“刷单返佣”操作流程为:打开网站首页搜索-选择商品货比三家-进店浏览选购-与客服聊天-加购付款。山东的潘先生介绍说,首先进首页搜索“油漆门”“木门”等,再货比三家,“找到财到旗舰店(美泊尔公司网店)的某些款式后进店,页面从上到下浏览,找到要拍的宝贝,每款浏览2 分钟左右,看得差不多了就找客服聊天。”潘先生说,和客服聊天还要“对暗号”——你好——后面加任意两个表情。“聊了有2 页的聊天记录,就加到购物车里,一般次日付款。”
潘先生介绍,“任务书”中还告知了一些与客服聊天的用语。“我们填写真实地址和姓名电话,但是不发包裹,也不用签收。”他说,一套流程下来,最后在返佣登记地址上填写信息,然后根据期限,“公司将押款和佣金打回我们的银行账户。”
“应该是担心被平台认定为恶意虚假刷单,才会有这些严密的流程。”郭女士介绍,有些平台上甚至不需要浏览网页,只要扫一扫运营人员发送的二维码,就能直接扫码付款。
入坑 从小单到大单,最终钱被“套”
王先生称,然而,2015年左右开始,流程变为先由“刷手”垫付,再由公司返还。“之前基本都是按时返还的,到现在我已经刷了七八十单,一般15 天左右就会返还本金和利息。”他说,从今年10 月开始,自己“刷”出去的近13 万元至今都未打回账户。
“我刷了一年多小单,才放心投了大单。”同样在上海做电商的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对“刷单”有一定了解,去年7 月份左右经朋友介绍,她接触到“财到”。考虑到有实体店铺,杨女士开始在各平台的店铺“刷单”。“一开始只投两三千元。”杨女士表示,自己比较慎重,“试水”一年后,她陆续加大刷单额,1 万、2 万……也如期拿到了佣金。今年5 月份左右,杨女士的亲戚将30 万元的养老钱都投了进去,可到现在也没了下文。
“不同的平台佣金不同,最低的押款15 天能拿0.8%的佣金。”浙江的郭女士2015 年经朋友介绍进入该群,她称,群里有不少像她一样的宝妈。“之前我一年只刷一两单,今年4 月开始,五六个群里的运营催问我要不要刷单,我就连着刷了3 单。”郭女士说,她10 月有两单没有退款,共10多万元。
美泊尔公司有员工称,自己也被“套”去了“刷单”的钱。一名运营助理称,不仅部分员工“刷单”的三四十万元没有退回,而且3 个月以来员工工资都没有发。
24日下午,记者探访美泊尔公司。
进展 涉嫌非法吸储,警方介入调查
“之前都是正常退还垫付的账款和佣金,10 月份开始不对劲了。”郭女士说,她10 月11 日因没有及时到账向运营人员询问情况,但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当时群里也有很多人询问,他们说‘双十一’要备货,需要一笔资金,先用‘刷单’的钱垫着,缓几天再返还。”可让郭女士没想到的是,当她11 月20 日再次询问时,自己就被踢出了QQ群。
潘先生告诉记者,他和一些“被套”的“刷手”也去了美泊尔公司寻求解决,但老板说没钱,“11 月中旬在返款计划里称11 月底开始回款,但是一直推脱没有执行。”
“公司在有的网络平台上的店铺已经关门了,只有少数员工在公司办公。”美泊尔公司一名运营助理告诉记者,员工和“刷手”都很担心掏出去的钱“有去无回”。
24 日下午,记者来到美泊尔公司,看见员工较少。一名自称“人事行政”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具体情况,相关负责人并不在公司;记者在前台尝试联系负责人,对方表示需要提前预约。
记者昨天下午联系了该公司进驻的几个网络平台,有平台表示正在进行调查核实,拒绝“刷单”行为,如果发现将严肃处理,同时建议进行协商或报警处理。
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到反映后已展开立案侦查工作,并表示该公司负责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接下来将进一步调查核实。
昨晚记者发稿前,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合肥美泊尔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日期为2011年6月,被标注“该企业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