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卫东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的进程中,奋力贡献了人大力量。
修改《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助推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合肥绘就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的美丽画卷作出长足努力。
合肥市全面禁放烟花爆竹,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背后凝聚着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的巨大付出。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修改了《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听取审议《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有力地促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禁放成果。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打好碧水保卫战,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一法四条例”执法检查,针对17个重点水域,实地查看47个单位和项目,9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动检查,实现了执法检查全覆盖。去年10月,在听取审议河(湖)长制落实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提高了监督的针对性。
根据水资源保护的新情况,修改了《合肥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针对噪声污染防治中的新问题,修改《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明确监管职责,规范施工作业,增强环境噪声执法针对性。
今年工作围绕高质量的发展等“时代热词”
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将48件项目列入立法规划,突出城市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同时,为把好项目实施质量关,市人大常委会完善重大立法项目“双组长”制,人大常委会、政府分管负责人共同牵头,加强统筹。
在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合肥市地下管线条例》,将合肥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地方法规,保障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有法可依。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合肥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市本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提出进一步优化投资布局、完善监管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国资国企发展质量等建议。
2019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打好“三大攻坚战”,常委会将听取审议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等情况的报告。
同时,常委会将积极开展河道管理、饮用水源保护、供热管理、物业管理、历史建筑保护、科技进步、拥军优属、生活垃圾管理、数据资源发展应用等方面立法调研。
今年计划修改《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
教育、交通、食品安全……过去一年,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在促进和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共提出281件议案建议,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密切配合,均已全部办复。其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议案建议办理情况报告,重点督办28件议案建议,其中,对《关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议案》和《关于推进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实现“三化”处理目标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均为“满意”等次。
此外,为维护法制统一,市人大常委会修改《合肥市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非正常辍学的规定》,规范监护人的法律责任;按照上位法有关规定,废止《合肥市价格监督检查条例》《合肥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等5件地方性法规,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希望的事项。
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合肥市妇女发展纲要》和《合肥市儿童发展纲要》贯彻实施情况、城市公园建设、食品安全工作、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四好农村路”建设等专题调研。
此外,为契合群众的现实需要,今年计划制定《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合肥市献血条例》,修改《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以立法举措切实加强民生保障。
晨报记者 刘畅
一年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规13件,废止5件;听取审议“一府两院”报告29项,开展执法检查6次、专题询问1次,作出决议决定12项,接受报备规范性文件121件;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42人次;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10项,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原标题:修改《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列入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