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春节近在咫尺。这个冬天,本报再一次开展了“新年心愿”专栏,倾听困难家庭的心声与愿望,呈现他们背后的温情故事,为爱心搭建桥梁,让温暖一次次抵达那些最需要的地方,送给最需要的人。一套文具大礼包、一台取暖器、一只电饭锅……它们都带着热腾腾的爱心,从四面八方飞来,为这个城市的冬天添加一分暖意。
夏师傅和工友们获得圆梦“大礼包”。
【圆梦一】
带着圆梦大礼包
踏上回家的列车
在合肥欣南嘉园做瓦工的夏师傅,来合肥打工已经十来年,一双儿女跟着妻子留在江西九江老家。夏师傅常年在合肥打工,不能时常陪伴在妻儿身旁,为此他感到愧疚,但生活所迫,他不得不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这个春节,孩子们想要新书包和画笔,希望爸爸可以带回家送给他们。
夏师傅的心愿通过本报报道后,得以实现。为了帮助夏师傅实现心愿,上周工地所在的丁岗社区工会联合计生协,为他精心准备了一份圆梦“大礼包”,其中既有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还有春联福字等春节用品,让夏师傅可以带回家乡,送给父母子女,一起过个喜庆年。不仅是夏师傅,还有9 名和他同在工地打工的工友也获得了“大礼包”,同样可以带回老家送给孩子们。
“能够完成他们的微小心愿,我们也很开心。”参与圆梦的丁岗社区工会副主席孙继友说,虽然能帮助的是一些小事情,但农民工朋友亲近信赖工会组织,感受来自工会的温暖是大事情。
【圆梦二】
市民送来取暖器
这个冬天不再冷
14 年前,一场车祸夺去了小琳(化名)的爸爸,也夺走了家里的顶梁柱。那一年,小琳才2 岁。这些年来,母亲胡大姐一人打零工拉扯着她长大。如今,小琳已经考上了高中。贴心懂事的小琳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上勤俭节约,学习上用功刻苦。母女俩虽然过得清贫,但却很快乐。
这个冬天,胡大姐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台取暖器,让小琳在晚上写作业时,不会太冷。这个心愿在本报牵线搭桥下,很快实现了。1 月25 日,合肥市民许先生带着儿子一起给胡大姐送来了一台崭新的取暖器。“看了报道后,我很感动。一个单亲妈妈不容易,一个人扛起一个家,还教出那么懂事的女儿。”许先生在送取暖器时,特地带上儿子,让他学习小琳身上刻苦、节约的精神。
“这个社会需要温暖,我也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感染到孩子,让他在成长过程中,多一分善心,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许先生期许地说。
面对许先生的表扬,胡大姐显得不好意思了,连说好几声感谢。
【圆梦三】
有了爱心电饭锅
老人做饭不发愁
72 岁孤寡老人苗仕兰奶奶住在航鑫家苑小区。因老伴走得早,又未生养子女,苗奶奶多年来孤身一人。苗奶奶住的房子是老伴留下的,房子很小,一些简单的家具也是好心人相赠的。即使是白天,屋内也很昏暗。
在记者采访时,苗奶奶刚摔了一跤,因舍不得医药费,一直不肯去医院,只是用几片膏药贴着,但还是疼肿得直流眼泪。“疼啊,不敢去医院,没那么多钱。”苗奶奶哭诉道。
这个新年,苗奶奶想要一台电饭锅,可以做简单的饭菜。这个心愿,在本报报道后很快实现了。热心读者为苗奶奶送去电饭锅。另外,苗奶奶的伤势也得到了救治。
本报报道后,丁香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航鑫家苑看望受伤的苗奶奶,为她送来部分生活用品。因苗奶奶不慎摔伤,右手腕肿胀得厉害,社区工作人员知晓情况后,立刻向社区领导汇报。社区党委书记安排工作人员照顾老人,并带她去医院就医。
经医生诊断,苗奶奶右手腕骨折了,医生立即为她做了石膏处理,并后续进行了手术。由于苗奶奶是低保户,无其他经济来源,社区垫付了苗奶奶的手术费。后期,社区会积极跟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在政策允许内为苗奶奶报销大部分医疗费。
李晨阳 刘亚萍 焦伟韦 余亚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庆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