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安徽文化名家“空港采风”:以名家笔触书写合肥空港发展美好篇章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伴着冬日暖阳,11月9日下午,由合肥经开区空港指挥部、新安晚报社主办的安徽文化名家“空港采风”活动圆满举行,安徽省文联副主席、 安徽省作协主席许春樵等来自安徽文化届的大咖们前往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在南淝河源头、长岗集镇整体搬迁升级改造现场、华侨城国际空港小镇等地留下了足迹。通过这样的沉浸式采风,文化名家们将以自己或细腻、或明朗的笔触,展现出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的华丽变迁、美好蓝图。

求变 

老集镇新面貌 人居环境将得改善 

11月9日下午3时许,安徽文化名家“空港采风”活动一行首先来到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长岗集镇,随着车辆缓缓驶入集镇, 道路两侧房屋上的“拆”字映入眼帘。镇上的许多房屋已被拆除, 还不时有村民们把生活物品和家电从屋内搬出。 

高刘街道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也是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所在地。随着空港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不断加速,高刘街道所辖的长岗集镇配套设施短缺、消防隐患严重、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与周边发展形成强烈反差。 

“咱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拆除搬迁的?现在进展如何了?”采风现场,人民网安徽频道内容总监宫礼问现场的高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家宝,后者做出了解答。据介绍,今年8月,长岗集镇整体搬迁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房屋丈量 985 户、 完成协议签订432户、完成房屋拆除85户。

 “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他们甚至是好几辈都生活在这里,这次整体搬迁改造有没有难度?”安徽电视台纪录片导演、著名作家于继勇也有些好奇。王家宝介绍说,长岗集镇内有房屋建筑物 2200多间、50万平方米,共计1227户,本次拆迁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正在申报拆迁补偿费用,预计本月底就能兑现。“长岗集镇的房屋搬迁工作可以大大改善长岗片区的人居环境,也是优化空港经济示范区北区环境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为了使本次搬迁工作更加阳光、透明,我们也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溯源 

寻访南淝河正源 做好乡村旅游文章 

在高刘街道境内的何老家村民组西北侧小广场内,有一块书写着“南淝河源头”的云南五彩石碑。从长岗集镇出来后,参加 “空港采风”活动的安徽文化名家们来到了这里,饶有兴致地聆听了南淝河正源的故事。

 “上次来这已经是几年前了。”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著名作家章玉政说,现在故地重游,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地方 志专家、原肥西高刘镇人大主席方庆宗告诉大家,从2009年8月 1 日起,经过安徽省、合肥市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科学考察小组及知名教授的全面、多次考察,并查阅多部史志,最终将南淝河正源锁定在高刘镇岗北村何老家西北侧的红石桥附近。“从这往下走就是红石桥了。”跟随着方庆宗脚步,文化名家们来到了红石桥 上。“听说这座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你们看,河岸全是芦苇, 别有一番意境。”说着,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著名作家常河拿出手机,记录下了这美好一刻。 

离南淝河源头不远,就是云水岗北乡村振兴项目。“这里不仅能住宿休闲,院子里还能种菜呢。”“假期如果与三五好友住上几天,这种生活让人向往。”走入云水岗北内的民宿,安徽文学艺术院副院长、诗人何冰凌,以及著名作家、书画家,大皖客户端文化频道主编马丽春连连感叹。据悉,依托南淝河源头区域,规划范围4平方公里的云水岗北将成为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 


新貌 

发展优势产业 空港新城呼之欲出 

住房、公园、学校、医院……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西侧,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的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项目占地9.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50万方,总投资额约500亿元,一期启动区占地约1040亩。得知这些数据后,安徽法制报社长、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赵焰十分惊讶。

 “空港国际小镇的规划大致是什么?”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合肥市作协主席洪放问道。据介绍,小镇将融合“文化创意+科技 创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模式,以产城融合为支点,致力于将空港国际小镇打造为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现代化优质生活区, 自然、产业与生活编织的理想之城。 

结束了对空港国际小镇的参观,文化名家们来到了本次“空港采风”的最后一站——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指挥部。 

在示范区沙盘展厅内,空港示范区整体布局一览无余,中国作协会员、《清明》杂志副主编苗秀侠等人驻足观看。“依托临空优势,合肥空港示范区重点发展高端集成电路等六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长鑫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唯品会、菜鸟为代表 的航空物流基地。”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邢施民介绍说,下一步,空港示范区将整合优势产业资源,高水平布局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命科学等战新产业,推动建设中科大微电子研究院、中科院国际应用超导中心等科创平台。 

行程满满的两个多小时空港实地采风结束后,文化名家们又来到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指挥部会议室,就一下午的采风进行了座谈交流,谈感受、说想法、提建议等,畅所欲言,为合肥空港发展的今天喝彩,为合肥空港的未来发表真知灼见。 


□精彩发言 

今天来到空港这里采风,可以用两个词形容我的感受:一是激情, 二是理想。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但也需要理想主义的土壤。如今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所做的努力,是为了一座城市、甚至是一代人的梦想而奋斗。 

在我的眼中,示范区的创业者们是最具激情的,示范区现代产业、航空物流等发展势头正劲,正在成为带动安徽省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感谢合肥空港示范区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机会难得的采风活动,也希望我们的笔触能够为空港新城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许春樵(安徽省文联 副主席、安徽省作协主席)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个深秋时节,安徽文化名家一行来到合肥空港采风,对合肥空港的发展感到振奋。 

这些文化名家可以说是文坛皖军的代表性人物,一路上,大家对南 淝河溯源的历史进行了深入了解, 为空港国际小镇的美好规划所震撼,更对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感谢合肥空港为文化名家们带来了一次如此接地气的采风。 

看到这里从几年前的农田、荒地逐渐变成了如今的宜居新城,文化名家们对此感叹不已,有了这些丰富的采访素材,他们将以自己的生花妙笔,写出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发展的华美篇章。 

——甘臻(新安晚报社副总编辑) 

2013 年,骆岗谢幕、新桥起飞, 空港经济示范区应运而生,全面掀起建设高潮。7 年间,合肥经开区累计投入空港示范区约 135 亿元, 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合肥经开区成立空港建设指挥部,全面建设空港示 范区。 

近年来,空港经济示范区积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合肥新桥机场区域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区域门户枢纽、科创型临空产业集聚区、国际生态宜居精英航城。未来,空港示范区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合肥滨湖科学城等叠加机遇,以长鑫存储为代表,培育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以空港国际小镇为依托,打造国际化科创交往门户;以新桥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构建高水平开放高地,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周广勋(合肥经开区 加工区管理局副局长、空港指挥部 环境保障部部长)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姚一鸣/文 王从启/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