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1月17日,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以来,巢湖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加大就业扶贫方面,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补齐就业短板。截至目前,巢湖市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300个,为 1836名贫困劳动力通过扶贫公益岗位实现增收。
微信图片_20201117133205
据悉,巢湖市中庙街道响应该市政府决策,将建档立卡人员合理配置,安排公益性岗位和共管共享工作岗位。他们定期维护乡村道路、疫情防控、农村绿化、治安巡逻,不仅增加了收入,解决了就业,而且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得中庙街道旅游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维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伦汉是中庙街道旭东村山门李组贫困户,丈夫5年前因病去世,她身患多种慢性病,两个年幼孩子在上学。考虑到她家实际情况,村里联系保洁公司为她提供了一份能胜任的公益性岗位保洁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山门李村芝樱花海景区,每月工资1000元。这不仅增加了伦汉的家庭收入,还能使其在空闲时间内方便照料年幼的孩子, “我身体不好,没想到还能让在‘家门口’就业,感谢党的好政策。”伦汉说。
脱贫攻坚以来,巢湖市中庙街道积极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形成良好的脱贫链条。目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包括图书馆管理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秸秆禁烧看护员、三线三边巡查员、治安巡逻员等岗位,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贫困户提供“政策福利”,让其摇身变成“工薪族”。
同时,巢湖市遵循不同岗不同酬的原则,根据岗位性质及劳动强度由各乡镇核定补贴标准,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脱贫。针对贫困劳动力群体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弱的特点,定向安置贫困劳动力,确保其“有岗位、收入稳”。
截至目前,巢湖市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300个,为 1836名贫困劳动力通过扶贫公益岗位实现增收,长期稳定“造血”,为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家庭的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颜肆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