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1 月18 日上午,“ 我从包公家乡来”2020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出发仪式在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一楼大厅举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陈续,新安传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传光,中共肥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姚飞,新安晚报社总编辑刁广冰,肥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高彬等领导,以及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代表参加了出发仪式。合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洪书霞主持出发仪式活动。
本次活动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中共肥东县委主办,新安晚报社、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承办。新安晚报社副总编辑甘社会,合肥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尹道忠,肥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许泽夫等领导,文史专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合肥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戴健,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理论法与行政法学系副主任沈岚等专家学者也参加了仪式。
采访团接过旗帜后,首站将走进河南省商丘市。
合肥市肥东县是包公的家乡,包公也曾在河南开封、商丘,广东肇庆等多地为官,留下了为官清廉、秉公执法的故事,形成了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包公文化”。2019 年,“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先后赴开封、肇庆等地,大力推介包公文化,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活动还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报刊最高奖项“金推手”经典案例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进一步弘扬清正廉明的社会环境,将“包公精神”发扬光大,展示美好安徽的深厚文化内涵,11 月18 日上午,“我从包公家乡来”2020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再度出征,邀请中央、省内外媒体同行、文化界人士共同前往河南商丘、浙江宁波等地推介“包公文化”,宣传合肥市、肥东县近年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
近年来,肥东县一直致力于包公文化的发掘,中共肥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姚飞在致辞中说道,包公千百年来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尊崇,究其原因是他身上蕴含着许多为人、为官、为民的可贵品质,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社会的价值判断。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肥东县将继续沿着包公足迹,一起传承好、发掘好、弘扬好包公文化精神,也为提升包公故里品牌价值、扩大包公廉政文化影响共同努力奋斗。
作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安徽第一都市报,新安晚报也在讲好包公故事、弘扬包公文化、传播包公精神方面笔耕不辍。新安晚报社总编辑刁广冰在代表承办方致辞时表示,包公精神是安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包公文化中的廉政清明,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的生命。此次大型采访活动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体现出浓厚的时代精神,更是安徽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仪式最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陈续将“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旗授予采访团代表,并宣布采访活动正式出发。
据了解,采访团首站走进河南省商丘市。这里流传着很多与包公有关的故事,采访团将探寻当地的包公庙、包公晾米台、商丘包河等包公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搜集包公故事。此外,还将以座谈会、推介会等方式,将“包公家乡”肥东、合肥的发展成就宣传出去。随后,采访团还将前往包公后裔和其精神传承的主要地区浙江宁波等地,弘扬包公文化、传承包公精神。
着力打造包公品牌
中共肥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姚飞
千百年来,包公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尊崇,究其原因是他身上蕴含着许多为人、为官、为民的可贵品质,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社会的价值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当现代的“铁包公”,对腐败“零容忍”。借鉴以包公精神为代表的优秀廉政文化,对于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现实意义。肥东县深挖廉政文化富矿,先后成立“包公廉政文化研究会”“安徽包公研究中心”;制作“包公家宴”莱谱,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建设以包公出生地和包氏宗祠等古遗迹为依托的包公文化园,打造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面向未来,肥东县将着力打造包公品牌。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研究包公廉政思想,弘扬包公廉政文化,更显得意义重大。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肥东县将沿着包公的足迹一起传承好、发掘好、弘扬好包公文化精神,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肥东、支持肥东、推介肥东,为提升包公故里品牌价值、扩大包公廉政文化影响共同努力奋斗。
包公精神焕发时代生命
新安晚报社总编辑刁广冰
包公是安徽著名历史文化人物之一,其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所体现的包公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包公精神是安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包公文化中的廉正清明,更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的生命。
2019 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肥市委宣传部、肥东县委联合主办了“我从包公家乡来”首次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先后前往广东肇庆、河南开封等包公故地,推介包公、宣传安徽,吸引了数十家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全国有40 多家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活动影响覆盖人群超过一亿群体。
新安晚报作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安徽第一都市报,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型媒体群。讲好包公故事,弘扬包公文化,传播包公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是安徽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扛起传扬包公文化的大旗,肩负起讲好包公故事的使命,更是责无旁贷。
文史专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合肥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戴健:
进一步挖掘包公文化内涵
戴健是包公文化的资深研究学者,去年就参加过“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风活动,为合肥与肇庆、开封等地的包公文化交流和传承,积极建言献策。
戴健说,河南商丘是包拯重要的仕履地之一,他曾经在这里担任京东路转运使,相当于现在的采购运输部长,朝廷把包拯放在这个地方,是相信他的清正廉洁。不仅如此,他还开凿、疏浚汴河,打通漕运通道,老百姓为了纪念包拯的漕运功绩,就把汴河叫做包河。
在商丘,还有包公庙、放粮池、包公晾米台等历史遗迹和与包公有关的传说。“我们这次去探寻包公足迹,既把包公在家乡的事迹宣传到商丘,也促进了合肥肥东和商丘两地包公文化的交流联动。”戴健说,此行要进一步挖掘包公的文化内涵,将包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精神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鼓舞两地人民去打造今天的美好社会。
为了支持本次活动,戴健还特意作古诗一首:悠悠岁月显精神,包拯乡人来觅亲。汴水包河同一脉,理漕转运任千斤。冰心有度风颜近,关节难通铁面真。赞化调元公本色,主宾皆仰孝廉人。
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理论法与行政法学系副主任沈岚:
探寻包公文化意义重大
沈岚表示,她很荣幸能作为“安徽包公研究中心”的代表参加此次“我从包公家乡来”再出发活动。去年,该活动首次出征广东肇庆和河南开封,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挖掘包公文化,传承包公精神作出了积极贡献。
“包公被誉为包青天,中国古代清官不少,有青天之誉的包公居首。从清官到青天,究竟包公有多大的魅力能在百姓心目中封神?”沈岚表示,此行她带着很多疑问来探究:包公的清正廉洁和秉公执法究竟还有哪些未鲜为人知的故事?包公曾在商丘求学和任职,这片热土上的经历又为他的人格塑造及职业素养的积淀提供了哪些人生助力?……在她看来,作为包公家乡的后人,此行从源头出发,一路寻访,串联足迹,融汇故事,勾画出“包青天”真实的人生轨迹,探寻出包公精神的源流,意义重大。
“此次征程再出发,将进一步加强合肥商丘两地关于包公文化学术上的合作研究。”沈岚建议,此行举办的研讨会,其研究成果可在会后集中展示,将包公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记者刘旸 姚一鸣/文 王从启/摄